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人力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杨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产物,如何更好地解决该问题不仅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于此,着重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来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的儿童被留在农村,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种群体一般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这一群体。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改善其生活环境和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应对建议的提出,希望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较之曾经有大幅度地增长。此外,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年龄偏低,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据全国妇联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而义务阶段儿童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而大龄留守儿童(15-17)%,规模达813万。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具备总体规模较大,年龄结构偏低龄化等特点,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也更为紧迫。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种。,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三种: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必要的安全意识培养。这些儿童在行为上具备模仿性的特点,加之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在活动中模仿危险行为或参与到危险活动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亡。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获取系统性、科学性安全知识的渠道。儿童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书籍或教育短片等。而农村留守儿童却缺乏这些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大部分仅为身边大人的口头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后,农村家庭保护能力较弱。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多为本就是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当不法分子侵入家中进行窃取财产或暴力活动时,老人根本无法保护到幼小的儿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的一句话,也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促进个人社会化。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首先,缺乏相关人辅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一方面,农村学校老师人数较少,在教学中根本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当有些学生缺乏自律性产生逃避学习的现象时,教师无法立即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在课后的学习中,留守儿童家庭中缺少抚养人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督促和辅
农村留守儿童现存问题的分析报告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