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报告描述胃镜心得胃镜下诊断及描述模板(自己整理,绝无抄袭) 临床胃镜下常见疾病: 食管:食管炎、霉菌性食管炎、食管白斑、Barretts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癌。胃: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肿物、胃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十二指肠球霜斑样溃疡、十二指肠球憩室。疾病内镜下诊断模板: 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或大于5mm。。注:根据食管粘膜破损长度及破损粘膜间是否有融合,分为A/B/C/D四级,常用洛杉矶分级法;食管炎内镜下分级:(LA-A/B/C/D)。如:描述: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条形粘膜破损,长度小于5mm。即可诊断为食管炎。如食管粘膜破损大于5mm,未见融合,即可诊断为食管炎。 Barretts食管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上见舌形/岛形/环形橘色粘膜。即可诊断:Barretts食管?注:齿状线上原本是粉红色的食管粘膜,齿状线下是橘色胃粘膜(即胃的贲门部),但如果发现齿状线上有一小块或一条橘色的胃粘膜,说明部分食管粘膜被橘色的胃粘膜所取代了,就怀疑是Barretts食管,是癌前疾病,食管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几倍。但小的Barretts食管其实临床意义不大,范围比较大的barretts食管就得注意定期复查了。霉菌性食管炎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粘膜见大量白色颗粒样分泌物附着,刷片1片,齿状线清晰。诊断:霉菌性食管炎?。镜下表现:大量白色豆腐渣样白色颗粒物附着,需与食管白斑相鉴别:食管白斑镜下也是白色分泌物附着,但不像豆腐渣样那样明显,分泌物都较规整。食管裂孔疝诊断模板: 胃底:粘膜欠光滑,翻转胃镜可见一疝囊形成。诊断:食管裂孔疝?诊断食管裂孔疝,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即可确诊,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往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可能会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诊断模板: 食管粘膜欠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食管上段/中段/下段/齿状线上见一大小约cm*cm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坏死,检*块,质脆,易出血。诊断:食管粘膜隆起性病变注意:怀疑恶性病变的时候,嘱咐患者家属注意复查,以防病理结果出现假阴性。慢性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小片状充血、水肿/散在纵行粘膜充血、水肿或胃窦:粘膜欠光滑,幽门前区充血、水肿。注:所有病人均报慢性胃炎,无论有没有胃炎,而且都是胃窦粘膜欠光滑!!!如果胃窦没有炎症,胃窦描述中可不用写散在片状充血、红斑什么的,直接写胃窦粘膜欠光滑就行了。诊断: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小片状充血、糜烂或散在陈旧性出血点或咖啡斑。注:如粘膜炎症达不到明显的糜烂,但又比一般炎症重,可报为轻糜。如慢性胃炎伴胃窦轻糜或慢性胃炎伴胃底轻糜。正常来说,糜烂性胃炎专指胃窦粘膜糜烂性改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胃窦粘膜有炎症,但没有糜烂,而胃底有糜烂,这时只能报慢性胃炎伴胃底糜烂,不能报糜烂性胃炎! 痘疹样胃炎诊断模板: 胃窦:粘膜欠光滑,散在痘疹样隆起,中央凹陷,表面充血、轻糜/糜烂。诊断:痘疹样胃炎或疣状胃炎。注:痘疹样胃炎也是糜烂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如果偏重时,可直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诊断模板: 胃底/胃体/胃窦:粘膜欠光滑,前壁/后壁/小弯侧/大弯侧,见一大小约cm*cm溃疡,覆黄白苔/白苔,周边粘膜充血、水肿。注:胃镜下胃溃疡分级: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如何区分溃疡属于哪个期:活动期:溃疡周边粘膜充血很重,苔很厚,尤其苔上混有血或溃疡边缘有渗血;愈合期:溃疡周边粘膜充血比较轻,重点是有再生上皮形成,苔见薄。瘢痕期:溃疡周边粘膜无充血,无苔,只有再生上皮形成,基本痊愈了。注意区分恶性溃疡,如怀疑恶性溃疡,则诊断不能报胃溃疡,应报胃体/底/窦粘膜溃疡性病变或胃体/底/窦粘膜隆起性病变。镜下良性及恶性溃疡鉴别:进展期恶性溃疡:大小常>2cm、苔质:污秽苔、溃疡中心凹凸不平,周边粘膜不规则隆起、活检质脆易出血等。早起胃癌不易诊断,与良性溃疡不易鉴别,并且有些恶性溃疡镜下表现并不典型,与良性溃疡一样;有些看着是恶性的,但其实是良性的;所以凭镜下表现来判断溃疡的良性还是恶性是不准确的,故遇到溃疡理论上均应取活检,这是金标准;遇见溃疡,觉得问题不太大的可以少取活检,2-4块,觉得像恶性的,取活检6-8块;尤其老年人,伴身体消瘦、近期体重减轻等恶病质,且需嘱咐患者注意复查胃镜。多发的胃溃疡或胃及十二指肠均有溃疡形成问题都不大,发生恶性的机率要比单发的溃疡机率小,所以单发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需谨慎诊断,定期复查胃镜。做胃镜时遇到溃疡,不管良性还是恶性,最好都取病理,哪怕没有检到癌组织,让他定期复查就行了。如果是恶性的,你没有取活检,就是漏
胃镜报告描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