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预算》四川农大都江堰校区土木工程学院赵林儒亲爱的同学们,开始上课了请保持安静,谢谢!,我国建筑工程计价采用定额计价模式,这种计价模式可作为市场竞争的参考价格,但不能充分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公平竞争。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数量,投标人自主报价,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企业自主报价和公平竞争。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招标人计价行为,在技术上避免招标中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以及保证工程款的支付结算都会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建设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已十分必要。(主要指承发包计价)—92年前-“量、价、费”固定为主导的定额计价;92-03年-“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半静态计价;04年后-以工程量清单为主导的动态计价。清单计价的认识—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发达国家承发包计价的通常做法。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招投标后应运而生。03年前各地试行定额清单。2001年建设部编制了《全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量清单计价暂行办法》,并在部分省市试点。03规范出台后,全国推行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承发包)中,招标人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的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和现场情况自主报价的计价方式。清单计价的核心--是自主报价、风险共担、报价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同时简化报价,避免重复算量。清单计价主要适应于承发包领域、尤其是招投标工程。—标准、法式。规是法则、章程;范是模范、样子。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广泛采用,如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的验收规范等。但在我国用规范来约束一种计价方法和模式还是第一次。GB50500-2003规范诞生—2002年2月确定编制方案-2002年5月形成初稿-2002年6月至9月征求意见-2002年10月完成报批稿-2003年2月17日建设部第119公告批准颁布,这样,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于2003年7月1日实施。,顺应市场要求,结合建设工程行业特点,在新时期统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价行为,实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动态监管、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宏伟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进行全方位修改、补充和完善。修订后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将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改革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和招标投标中报价方法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所采取的一种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沿袭前苏联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建筑工程项目或建筑产品实行“量价合一、固定取费”的政府指令性计价模式:即“定额预算计价法”。这种方法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目,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表)确定直接费,然后按规定的取费标准计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加上材料价差和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经汇总即成为工程预算价,用作标底和投标报价。这种方法千人一面,重复“算量、套价、取费、调差(扯皮)”的模式,使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工程造价,却统一在预算定额体系中;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标价看起来似乎很准确详细,但其中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其表现在:第一、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几套人马都在做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第二、违背了我国工程造价实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第三、导致业主和承包商没有市场经济风险意识。第四、标底的保密难于保证。第五、不利于施工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工程概预算》 工程量清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