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图:发酵液———————→预处理液——→板框过滤——→滤液——→储罐——→BA提取——→脱色——→过滤——→BA脱色液——→结晶——→离心分离——→含1%水重液回收溶媒的异丙醇洗涤——→甩滤——→无水异丙醇洗涤——→甩干——→摇摆机粉碎——→烘干——→工业钾盐成品发酵液是一个混合液,其中有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生产菌的代谢产物,一些杂质,~%。而且,溶液中的青霉素很不稳定,温度的变化、pH的变化都能引起青霉素的分解。提炼工艺要围绕时间,温度,pH,和去除杂质这四个基本点来改进。提炼的第一步是发酵液的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发酵液性质,以利于下一步固液分离。发酵液中含有铁、镁、钙等无机离子和蛋白质,这些对提炼影响很大:不利于离子交换,蛋白质很容易引起萃取时的乳化-使溶媒和水相分离困难。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加黄血盐去铁离子;加磷酸盐去钙,镁;加絮凝剂去蛋白质。固液分离这一工序中,把发酵液中的固相的物质如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和含有有效成分的液相分离来。常用的设备是板框过滤机和真空转鼓过滤机。印象中板框的处理能力比转鼓小?我个人比较喜欢转鼓。过滤下来的固相物质主要是菌丝,未用完的培养基,黄乎乎的,软软的,好在没有异味,要不发酵车间就成了那个啥了。过滤后得到的液相中含有我们想得到的青霉素。文章开头的工艺流程我看有点不完全准确。在提取过程中就用BA提取含胡过去了。其实这有三步。从溶液中提取有效物质常用的方法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沉淀法。青霉素生产中用的是萃取法。具体的三步包括一次萃取,然后用离心机将重相和轻相分开;然后将轻相反萃取,再用离心机分离重相和轻相;把重相进行二次萃取,再用离心机分开重相和轻相。最后得到的轻相是经过处理的溶液,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青霉素。BA是指醋酸丁脂,采用它的原因是青霉素在醋酸丁脂中的溶解度很小。反萃取的作用我记得是去杂质。二次BA液中含有色素和热原质。生产中用活性碳来去除色和热原质。有专门的一个脱色罐。具体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定量的二次BA液和一定量的活性碳在脱色罐中混合,开搅拌一定时间后将青霉素溶液经过滤器排出。脱色后的溶液转入结晶罐结晶。在青霉素溶液中加入成盐剂并控制温度,青霉素盐晶体就可析出。对晶体再用丁醇洗涤干燥后就能得到青霉素工业盐。工业盐一般为钾盐。一般用来获取中间体6-APA。6-APA可用来深加工:生产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产品
青霉素提炼工艺流程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