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团”的结局谢雪畴淮海战役的炮一响,黄伯韬兵团一下子进了我们的“口袋”。蒋介石急眼了,匆匆忙忙把黄维兵团抽调来增援徐州。这支人马刚刚爬过涡河,离徐州还有百十里路程,黄伯韬全军却已在碾庄地区覆灭了。黄维一看大事不好,就想扭头往回溜,哪里来得及!刘邓大军从四面八方,遮天盖地,一拥而上,把他的十二万人马全打在网里了。黄维慌了手脚,就在双堆集一带胡乱蹲下,布成阵势,守将起来。,各有一个四五十公尺高的大土堆。在这一马平川的地方,这土堆是很显眼的。西边的那个叫平古堆,离集稍稍远些。东边的那个紧挨着集镇,因为顶是尖的,叫尖古堆。两个土堆都是古代战争中烽火台的遗址,双堆集就因这两个古堆而得名。尖古堆旁边有个大王庄。虽然叫大,其实不过三十来户人家。别看这古堆和小庄地势平常,却因为是黄维兵团司令部南面唯一的屏障,黄维就特别看重它,在这里放上整整一个团的兵力。这个团不是别个,正是黄维兵团里那个“老虎团”,番号是:十八军一一八师三十三团。十八军是陈诚起家的血本,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这个团是十八军的一支骨干部队,是他们多年精心豢养的一只“老虎”。我们接到命令:用两个团的兵力去吃掉这只“老虎”。二第二天,指挥员们起早去侦察“老虎团”的阵地。这个阵地,从尖古堆到大王庄,顺着地势部署得层层迭迭,严严密密,有虚有实,有明有暗,令人感到冷森森,阴沉沉,一团杀气。这样严密设置的阵地,再加上一群顽固死守的家伙,要吃掉它可不是简单的事!更有一层,黄维在双堆集上还有一支快速纵队和整整一个师的步兵,准备随时来支援这个阵地,那快速纵队,包括一个榴弹炮团,一个坦克团,一个化学迫击炮营。侦察回来,团党委在战地一间小茅屋里举行紧急会议,研究打“虎”的办法。第一步就是要把“老虎”缚住。从我们阵地到大王庄敌人阵地,中间隔着三里路远的一片开阔地。要进攻大王庄,我们的部队就必得从这片开阔地上冲过去。冬天,高梁谷子早收割完了,野草也枯死了,光荡荡一片平川,莫说人马没法隐蔽,就连野鸡野兔也找不到藏身的处所。敌人也正是把这点看在眼里,他们那些榴弹炮、化学迫击炮、坦克、机枪……全都对准了这里。只要我们的队伍一冲上这片开阔地,他们就会立刻在这里造成一堵堵的“火帘钢屏”,给我们很大的杀伤。这就是黄维兵团副司令胡琏一向吹嘘的“火海战术”。既要缚住“老虎”,又不让敌人的“火海战术”烧着烫着我们,这就是我们要破的第一道难关。办法呢,就是进行大规模的近迫作业。我们决心凭战士们的双手,在这片开阔地上挖出一张纵横交错的战壕网来。用这张网把我们的战士深深地掩藏在地下。用这张网把我们的冲锋出发地,逼近到大王庄跟前,让黄维那些重炮和坦克,在我们部队攻击大王庄时只好干瞪眼。作业在当天夜里动手。在漆黑的夜幕下,战士们悄悄地摸进了那片开阔地,仆倒地上开始作业。地上是冰凉的,身子一贴着地皮,那寒气嗖嗖地直往肚皮里钻。平日厚重严实的棉衣,这功夫仿佛变成一层薄纸,不顶事了。第一步,是每人先挖一个卧射掩体,把身子掩蔽下来。然后顺着掩体往下挖,挖到能直起腰,变成一个单人散兵坑。以后把这单人散兵坑向前后左右扩展,串连成一条战壕,又由一条条战壕连结成一张网。敌人没有发觉。他们大约压根儿就没料到我们会来这一招的。天快明时,部队撤回原先的阵地休息。一到太阳爬上两竿高,雾气消散,新挖的战壕网就暴露在敌人面前了。大
“老虎团”的结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