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嵌的完全性骨折,当触摸或按压骨折部,骨折块之间出现摩擦的声音。
:为关节脱位的特征,骨端为止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对脱位关节做任何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的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特殊位置,这种特征变化称为弹性固定。
: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学相互交叉渗透产生行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即麦氏征,病人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压患膝,一手托足跟,抬高肢体至患者疼痛,而不能继续抬高为止,记录其角度,于30°~70°出现阳性者才有意义,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薛己撰《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序文中提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强调突出八纲、脏腑、气血辨证论治,用药主张以补气血、补肝肾为主,行气活血次之,开创了以“气血学说”和“平补法”为基础的骨伤科“内治学派”先河。
2、近年兴起的“BO学派”(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接骨术),是将治疗所带来的创伤减小到最低限度,充分重视局部血运的保护,即以“微创化”作为骨折治疗的指导原则,其核心技术是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
3、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提出了采用两踝悬吊复位法复位脊柱骨折,为世界创举。
4、桡骨远端与腕骨(舟状骨、月骨)形成关节面,其向掌侧倾斜 10 °~ 15 °,还向尺侧倾斜 25°~ 30
5、股骨颈与股骨干所形成的颈干角,正常值在 110—140 °之间,儿童平均 151 °,成年男性为 132 °,女性为 127 °。
6、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 30 °~ 45 °的结节关节角。
1、简述股骨头、股骨颈的血运情况。
答:股骨头颈部血供主要有三个来源:(1)关节囊支:主要来自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部至关节囊附着部,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端动脉和下干骺端动脉,进入股骨颈,供应股骨头、颈部大部分的血运;(2)圆韧带动脉支:由闭孔动脉发出,较细,仅能供给股骨头下部血供;(3)股骨干滋养动脉支:仅达股骨颈基底部。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靠关节囊小动脉供应,如破坏则不可避免地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
2、股骨干上、中、下段移位情况不同的原因。
答:骨折移位因受肌群牵拉及伤肢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典型移位。
上1/3骨折:其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的牵引而屈曲,外展,外旋,远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向后、上、内方移位。
中1/3骨折:两断端多有明显的重叠,近折端多向外侧移位,远端易向内侧移位,故两折端多向前、外成角,移位无明显的规律。
下1/3骨折:远端受关节囊及腓肠肌牵拉,向后移位,故易伤及腘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3、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及操作步骤。
答:前脱位指:盂下
骨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