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治理.doc:..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治理金书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宄中心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之“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评估研宄项目”课题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管理政策创设研究”(编号:2016ZY0600374704)的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耍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耍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2015年,《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对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作出部署。总体来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而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已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约束。一、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初步成效所谓攻咯战,就是要在较短时间内,集屮攻克一些关键性难题。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在其实施之初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即控制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简称“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出台后,农业部相继实施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増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等。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启动至今不到3年的时间,已经取得明显的进展。一是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缩窄,已经接近零增长。官方数据和报告显示,,%,是21世纪以来增幅首次低于1%,也远低于近10年的平均增长率;,己经实现零增长,部分地区己经实现连续、较大幅度的减量。二是农药使用量已经开始减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全国农药制剂使用总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三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超过6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主要地膜使用大省回收率稳步提升,%%。二、客观、科学认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和特征尽管在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己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各项工作仍有改善空间。客观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形势和特性,有助于下一步找准方向、把握节奏。第一,各项措施还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一是化肥增减的区域不平衡。2015年各省化肥用量较为平稳,增减量都在15万吨以内,但地区间化肥增减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总量减少的省份有12个,增加的却有19个,2016年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仍有8个。减量的主要是中东部省份,其中湖北省对减量的贡献最大,。总量增加的省份主要出现在丙北、东北等地区。二是农药数据的基准问题。0前国家统计数据反映的是农药制剂量,近年来在180万吨左右,但是该数据难以反映农药使用的健康和环境意义,例如100万吨20%浓度的农药制剂对环境健康的影响远远大于200万吨5%浓度的制剂。在农药工业和农业生产部门,普遍使用的是基于活性成分的折纯(折百)量,一般认为在
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