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书笔记--沙枣.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沙枣
----读《沙枣》有感
“荒原里除了小块的沙漠和戈壁,大部分是盐碱地,望出去白茫茫一片。不是雪原的明净洁白,是恒久地沉淀着大漠风尘的惨白。近看斑斑驳驳,烈日下蒸发着一股子苦涩重浊的碱味。”文章开篇,作者就用凝重沧桑的笔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漫天风沙毫无生机的世界。我的视线顿了顿,开始猜测这是否也是一篇千篇一律记叙“反右”时期的文章。
悲惨的日子如期君临。文中的“我”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吃不饱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虽然作者的手法很生动,但在特殊时期的这种内容我也早已烂熟于心,我暗想莫非这也是一篇矫揉造作表达“永不放弃”精神的文章,开始一目十行地向下文扫去。在某一天,“我”找到了沙漠中的一株孤树--沙枣,逃离队伍采完沙枣后“我”迷失在沙丘中,意外地获得了梦想的自由。然而却仍去追赶集体。正如作者所写,“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我开始不理解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只得继续读下去。回到队伍后“我”的沙枣意外被发现,队长没收了所有人抢得的沙枣。可是第二天醒来,装沙枣的帽子却空了。
初读《沙枣》,只是半懂不懂,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根本谈不上理解,现在想来十分可笑。再读《沙枣》,才略微领悟其中滋味。文中的“我”在大漠中获得掌握自己的自由,却有可能推动更为宝贵的生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才清醒地认识到“拥有了自己,也就拥有了世界”。帽子空了的原因有很多,反右派时期劳改队伍中的成员个个都是血肉之躯,也许是队长们吃了沙枣,也许是普通劳改队伍吃了沙枣,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或许原本激励“我”活下去的是物质上的沙枣,查在此刻,沙枣的物质虽然不复存在,却作为“我”精神的一部分陪伴“我”激励“我”度过剩余的苦难日子。沙枣树能在环境极度恶劣的戈壁滩和盐碱地上生长结果,难道人在逆境中折腾得遍体鳞伤之后就放弃抗拒,放弃信念吗?不,不能!
昔日,前人在逆境中坚守着信念,尽管受伤,尽管疼痛。多么希望从凄厉犷悍的荒原中,从死寂的黑暗中,从一个不经意间的转角,能走出更多的像“沙枣”一般不屈于世界的人。无论现实是多么苦痛,未来是多么渺茫,世界是多么强大,都不放弃心中的信念。
我想,这才是高尔泰先生创作《沙枣》,塑造“沙枣”般主人公的原意啊!
余嘉颖

读书笔记--沙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