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潭水从石缝间涌涌喷出,依山斛清泉汇成四万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点缀其间。其流韵溢彩,常引人驻足留连。更多丽江旅游资讯及攻略点击长天一色丽江黑龙潭公园俗称龙王庙,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黑龙潭内随势错落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和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五凤楼又称法云阁,原建于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福国寺建于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别墅及家庙。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潭水倒映下的树木更显葱绿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黑龙潭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黑龙潭名列中国名泉而名满天下,后又修建了得月楼、戏台、万寿亭、五孔桥等园林建筑,新建了象山游路,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的坟墓也安放在黑龙潭静溢的山林中。黑龙潭大门上的“黑龙潭”三个字是原省书法协会会长,纳西族书法家李群杰所题写。 1963年重修得月楼时,郭沫若应邀题写了“得月楼”三个字及两副楹联。1981年,东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龙潭成立,使黑龙潭集中国风景园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十年来,先后有十多位党和国家
湖水倒映玉龙之巍峨 典藏尽显纳西之风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