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不是个体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城市联动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非常适时的。然而,通过区位商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圈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大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内部结构如农林牧渔、轻重工业等都在低水平上雷同,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整体竞争力弱。武汉城市圈应该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建立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促进自身发展。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区位商;区域优势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誉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总体聚集能力呈下降趋势,城市竞争力也在日趋下降。为此,XX年11月,湖北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又称“1+8”,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了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武汉城市圈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资源条件、优越的交通通讯区位、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智力密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各个城市间产业缺乏明确的分工、联系不紧密、整体的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如表1所示,XX年除武汉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城市均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说明现阶段圈内城市经济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在第二产业内部,又多以机电、纺织、食品、建材为主。各城市现状主导产业由于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结构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对于区域产业分工及产业比较优势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是通过对区域产业区位商的测算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唐磊、曾通过区位商分析法,运用西南、西北地区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房地产行业产值,与全进行区位商测算,发现两个地区相对于全在第一产业及建筑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第三产业则发展落后;并提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注重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地方特色;发展新型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广西三大类产业进行区位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广西三次产业区位商分别为、9及,表明广西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工业落后,服务业发展正在加快[2]。本文试用这一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进行测评和分析。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对区位商计算方法作相关介绍,然后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区位商测算得出结果,最后部分为结论及政策建议。二、区位商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而区域比较优势是同区际贸易、区域分工密切相关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区位商分析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对一个区域的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出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其计算公式为: LQij1表示i地区j产业属于优势产业,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Q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