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戒毒所:劳动康复中走向新生2010/7/2|浏览1167次|[ 大字 中字 小字 ]编者按: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当日上午,丽江市禁毒宣传系列活动隆重启动,吴建斌副市长在活动仪式中致辞,公安干警销毁了收缴的部分毒品,丽江市部分高校学生加入了禁毒宣传志愿者行列,禁毒学员进行了禁毒宣传文艺演出。在禁毒日前夕,本报记者赶赴古城区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深入采访。古城戒毒所创造新生活距丽江市区半小时车程的古城区金山乡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古城戒毒所”),坐落于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大门口的牌子和宿舍楼阳台上的铁栅栏提醒我们,这里不是普通的居住区,它同时也是一所戒毒康复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据介绍,古城戒毒所共有戒毒学员303名,其中约有一半是丽江本地人,其余则来自四川、湖南、湖北、黑龙江等其他省市,他们来丽江打工、做生意时,因为买毒或吸毒而被警方抓获后送到这里,接受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已近60岁,最小的才18岁,在303名学员中有60多名女性。 在相隔不远的戒毒康复中心,这里有洗涤车间、电子元件生产车间、养殖场、蔬菜大棚。据管理人员介绍,一般到这里强制戒毒的人员都不需交纳任何费用,由政府提供资金,只有少数自愿来戒毒,并且家庭条件较好的才收取一点伙食费。强制戒毒期满后,还会为戒毒人员返还一些零花钱。“养殖场养了猪和羊,黑山羊就有30多只,作为我们所里面来说,是把劳动康复作为戒毒康复的重要途径之一。所里引进了适合戒毒学员体质特征的项目,大量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养成劳动的习惯;培训技能,增强整体素质,引进了园艺、电子元件生产、洗涤、种植养殖等等。通过这样的劳动,减轻了财政上的负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改善了学员的生活,形成了一个有序的、良好的发展格局。”管理人员介绍。 一名丽江籍的戒毒学员说,自己是2000年染上毒品的,过去在昆明生活过十年,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家庭条件较好。“那时对于毒品认识不够,就是好奇心重,认为吸毒是比较时尚的事。” 第一次染上毒品后就上了瘾,父母和家人为了挽救他,反复把他送到戒毒所戒毒,出来后又复吸了,家人对他彻底失望了。他说,染上毒品后,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也卖了,老婆、孩子都离开了他。回想吸毒的日子,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起床以后洗漱,洗漱完之后,7点跑早操回来就吃早餐,9点半-11点半出工,到中午12点吃午饭,吃完午饭3点-5点半出工,下午5点半吃晚饭,6点开始文体活动,也就是桌球、打篮球、下象棋、打牌等,晚上8点回房,10点熄灯。这就是一天的日程。”这名戒毒人员介绍。 新生文艺组歌声即心声 2009年3月,在戒毒所医生吴献的组织下,戒毒所成立了文艺组。几年来,文艺组常常到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义演。现在几乎丽江市的所有学校都已经去过,江东三县(宁蒗、永胜、华坪)乡下学校都已经走遍。“我们文艺组成员一站在台上就特别自信,每次演出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是所有人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刻”吴医生笑着说。 以前文艺组的戒毒人员,很多现在都已经离开了戒毒所,但只要吴医生打一个电话,每次需要进行禁毒宣传时,所有文艺组成员都会赶回来。“他们非常讲信用,从来没有迟到或答应了不来的。”吴医生说。即使戒毒期满,戒毒人员也会常常给吴医生打电话,说说自己在做什么,生活上遇到一些什么困难。 吴献说,所有的
20140501古城戒毒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