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荆门市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荆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文本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定位 2第二节规划目的 2第三节规划任务 2第五节规划依据 2第六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4第二章规划背景与形势 5第一节荆门市概况 5第二节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9第三节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第三章土地整治潜力 14第一节土地整治现状 14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 15第四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8第一节指导思想 18第四节规划原则 18第二节规划目标 19第三节土地整治任务 20第五章土地整治分区 22第六章全域推进农用地整理 24第一节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24第二节强化耕地保护整治,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制度 25第三节因地制宜,推进其他农用地整理 26第七章稳步有序开展建设用地整治 28第一节统筹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28第二节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9第三节加大废弃土地复垦力度 31第八章合理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32第一节加强土地整治的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屏障 32第二节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 32第九章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 34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34第二节重点项目 37第十章投资和效益 39第一节投资规模 39第二节筹资渠道 39第三节预期效益 41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3第一节组织保障 43第二节政策保障 44第三节资金保障 45第四节技术保障 45附表: 48前言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荆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荆门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荆门市的土地整治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合理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安排重点项目,是规划期内实施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任务,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实施,将对全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和利用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定位本《规划》是落实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和深化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全市土地整治活动的政策性规划,是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第二节规划目的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和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在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以推进田、水、路、林、村、矿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农用地整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合理开发后备资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土地资源对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第三节规划任务依据荆门市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制定土地整治战略与目标;明确土地整治的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域,合理安排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优化田、水、路、林、村用地空间布局;提出规划实施投资规模与筹资方案;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五节规划依据一、法规与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土地复垦条例》;10、《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
荆门土地整治规划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