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被欧洲学者──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班超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取经唐代僧人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佛学造诣日深。在多年的学习中,他感到他所学的各种佛教经论的说法不一,且其老师所教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由此萌发了一个念头,去佛教的故乡天竺(今印度一带),求取真经。当时唐朝初建,西北面临突厥的威胁。因此规定人员出关要申请“过所”(通行证)。玄奘上书申请西行求法,但未获批准。他继续努力,等待时机。公元627年(唐贞观元年)秋,长安一带遭受自然灾害。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所有人可以四出随丰就食。求法心切的玄奘,收拾行囊,不顾一切地混在灾民群中,出了长安城,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险的西行求法之路。玄奘与人搭伴到了河西走廊,因名声很大,应请在凉州(今武威)讲经。西行的意图被人知道,受到官府通缉,所以只有一个人昼伏夜行。出玉门关后独自在沙漠中摸索前进,饥渴难忍,冒险到烽燧下取水,差一点被守卒放箭射中。幸亏守烽校尉王祥笃信佛教,不仅供给玄奘食物,还给他指点了捷径。玄奘进入流沙后行百余里,迷失道路,找不到水源,又不幸盛水袋倾泻,四天五夜滴水未进,昏迷在沙漠中。至第五夜半,忽然被凉风吹醒,乘马又走了约十里,马突然向一个地方狂奔而去,原来是处草青泉甘之地。玄奘得救,抵达伊吾。于628年到达高昌(今高昌故城)。高昌王曲文泰笃信佛教,在深夜手持蜡烛亲自出宫相迎,给予最高礼遇,欲强留玄奘,长期供养。玄奘决意西行求法,并以绝食相拒。曲文泰只好作罢,与玄奘结为兄弟,请他取经后再回高昌。并赠送黄金百两及绫绢等物,组织护送队伍,作书二十四封给沿途国家,请求提供帮助。玄奘继续西行,经过三十多个国家,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巴拉贡)烂陀寺受学于戒贤。苦学而后宣扬佛法,于是,玄奘的声誉传遍了五印度。丝绸之路矗凹戎循鸵匕贸芝奂(róng)(chù)(矗立)(āo)(凹陷)(戎装)生字学习(mào)(tuó)(鸵鸟)(商贸)(huàn)(zhī)(芝麻)(美仑美奂)(bǐ)(xún)(循环)(匕首)矗立凹凸大漠戎装循环作揖陛下包袱商贸缫丝冶铁凿井灌溉犀牛绫罗绸缎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2丝绸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