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儿,英国作家礼貌是儿童与青年的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洛克,英国哲学家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温特,英国画家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1、开展文明教育文明教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尊重师长,认真听讲,保持教室卫生,创设优美的教室环境,禁止“课桌文化”,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文明校园:爱校如家,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提倡文明风尚,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2、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养成健康心理。①、推行“十四字”礼貌用语,即“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②、遵守校园文明秩序,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内容。③、倡导“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做到心理健康,不和家长赌气,不顶撞师长,不“冷落”同学,不离家离校出走。3、促进学风建设,争创文明班级,珍惜集体荣誉①、采取树立典型、严肃纪律等措施,对学生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使学生养成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和改善我校的学风和班风建设。②、以集体荣誉为重,无违纪,无不文明行为,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友爱相处、互助互学,共建文明班级。什么是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另有相关图书以此为名。名人名言2不学礼,不以立。——孔子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6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孔子尊师故事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孔融让梨孔融(153208),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
文明礼仪手抄报素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