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乘法》案例过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身边的“买作业本”入手,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现我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环节做一分析。引入时,先创设情境:“请大家估计一下我们班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有的学生说:“大约有40本。”有的说:“大约有50本。”于是很自然地引出用23×2来计算准确的结果。这时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有的学生说:“因为我们班有23名同学,每人都买了两本所以用乘法。”还有的说:“因为每个同学的作业本同样多,所以用乘法。”接着,组织小组探讨交流:23乘2等于几?你会口算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23×2就是2个23,可以用加法算23+23=46;有的是把23分成20和3,20×2=40,3×2=6,40+6=46。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这个数很大,数位再多些,怎么办?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用竖式计算。最后请学生尝试笔算,并讨论得出笔算方法。课后反思:首先,这节课是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其次,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让学生感知到作业本的数量大约是50本,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
《巧算乘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