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一、感恩教育不容忽视。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更多的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父母长辈、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孩子们没有一颗会感恩的心。我们知道,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为此,我们认为感恩教育非常有必要。 二、感恩,是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的高贵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怀着谦卑的感恩之心,我们更没有理由遗弃这份情感。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努力去为他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使我们自己也获得更好的服务,只有知道感恩并努力做出回报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为此,我们老师有责任、更有义务教育自已的学生从年少时就应该对自已的老师感恩,对父母感恩,对有曾帮助过你的一切人感恩。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感恩的心态,因为感恩不仅是美德,而且是形成一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感恩,是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一)让感恩之情在环境中孕育、发芽。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使用器物——依我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班级的环境,是潜在的教育课程,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的美化、优化对于振奋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一道道以文传情的墙,一块块鲜明可爱的标语牌,一扇扇图文并茂的宣传窗,让孩子们时刻感到爱就在自己身边,倘徉于这样一个独具魅力的校园环境,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孩子们在用自己的心灵解读、感悟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情操获得提升。 (二)让感恩之情在活动中成长、壮大 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让感恩之情在活动中发芽。体验是通过学生们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爱与美总是伴随着创造性的体验活动,在活动本身和活动的结果中,人们将获得惊异和快乐,这是活动带来的心理感受。而与之相伴随的必是高度的理智与情感的升华。“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同样,缺乏实践的教育也是有缺憾的。为了给孩子们有深入的体验,老师们要努力拓展活动的空间,要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的四大特点:队的组织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和通过队的组织活动去进行。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课,每学期召开的主题班队会,将感恩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