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峡旅游山西长治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
红豆峡
全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有:三叠潭、红豆园、紫云岭、天福门、好汉坡、龙眼泉、天之湖、崇云寺、民俗村、七彩坡、石树苑、五佛岭、相思园、双龙湖、蜡烛峰、情人瀑、支腰石、蛟龙瀑、七仙峪、月老洞、月老堂、姻缘瀑、抗日保卫战遗址等。
峡内飞瀑天降、碧水影照、奇峰叠现、异石林立,更有甚者是古称“情树”的南方红豆杉,石中出生,伴石生长,真可谓是“海枯石烂,情存千年”,实为罕见,故被誉为“中国情峡”,是游人观景、拜佛、避暑、探险、休闲度假、思情求爱的上乘去处。
红豆杉,也叫紫杉,属于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是濒临灭绝的国宝级珍稀树种。被称为“情树”、“黄金树”, 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故又被称为“生命神树”、“抗癌树”。
红豆峡美,美在自然;红豆峡奇,奇在珍稀;红豆峡幽,幽在深邃;红豆峡秀,秀在玲珑。峡谷山水共天祥地和,红豆情思品和谐温馨。正如诗人所赞:“此景本应在天上,醉佛失手落人间”。
崇云寺
发布时间:2010-11-05 点击次数:160
在前面东北山崖有一块巨石名曰仙游岩,传说是众仙游览聚会之所,古人还留下不少咏叹仙游岩的诗词。在仙游岩下有一个天然石窟。相传,很古以前,石窟顶部有洞,洞内时常滴出谷物。佛家僧人鸠集众多的善男信女,在此建寺名曰滴谷寺。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大衍兴,滴谷寺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和增建,当时人们非常崇拜龙图腾,合“云生龙”之意,扩建后寺宇定名为崇云寺。宋金时期,崇云寺神名与香火曾经一度辉煌。历史上崇云寺曾经多次倾圯毁损,也进行了多次维修扩建。特别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现存于遗址内和散落于洪底村的碑碣就有十二通,比较祥细记述了历次修建事宜。如刻于万历二年(1574)的“仙游岩记”碑,由明朝尚书李惟馨八世孙李策撰文记载:“寺僧悟举结庵仙游岩下有年矣,草衣木食,久悟禅机。”率寺僧悟字辈13人、周字辈12人、明字辈1人,对寺宇进行了建设。万历十五年(1587)石刻古碑有“崇云寺主持僧悟举于万历四年四月初四日修造禅堂一所、东西厢房俱完”的记载。尽管屡经修葺,却挡不住时间磨损和天灾人祸,到明代末年,寺宇已逐渐走向衰落。如今在崇云寺(滴谷寺)遗址,除天然石窟和几通石碑外,寺院建筑已不复存在。石窟坐北向南高约
30米,宽约50米,进深20余米。窟壁光洁,地面平整,形似窑洞,自然天成。窟顶正中有一拳头大小的圆洞,滴水不断,据说就是当年滴谷之穴。石窟正面的崖壁间,人工雕凿有上下两个长方形神台,上方神台较小,内刻佛像三尊;下面神台约有24平方米,中有佛像三尊,两边各有一尊。这些佛像头部均已毁没,不知供俸的是谁。在上下神台之间靠右的一边,有一处长方形洞窑,长2米有余,,深不可测,据传此洞为本寺主持僧修炼之所。站在石窟南望,对面山峰巍峨,直插云霄,云雾缭绕,若明若暗,若隐若现,仿佛云中胜景,天外世界。有兴趣的朋友可到遗址一游,山间有条小路,来回需1个小时。
明末清初,在山下的洪底村正中,又恢复重建了崇云寺。据查资料,重建后的崇云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群,占地5000余平方米,共计
红豆峡 旅游 山西长治 壶关县 太行山 大峡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