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心理学总结.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心理学总结厄利特拉情结:又称恋父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必须经过口唇期、肛期、生殖器期,进入生殖器期阶段即5-12岁,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殖器官上,并产生了女孩对父亲的恋情。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自我图示: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从众:个体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与信念的倾向。强化:增加行为频次的过程。自致角色: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近因效应:最后或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影响最大。社会抑制: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或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先向对方提一个小的要求,再向对方提一个大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又称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必须经过口唇期、肛期、生殖器期,进入生殖器期阶段即5-12岁,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殖器器官上,并产生了男孩对母亲的恋情。: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就观察者而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性的影响。:个体在一个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种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淹没了个人的身份使个体失去了通常的个性感。1简述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理论信任与不信任(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3)首创性与内疚性(4)勤奋与自卑(5)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6)亲近与孤立(7)创造力感与停滞感(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2简述影响劝说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传播者的特性: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性、相似性、可信赖性(2)信息的传播:单方面传播和双方面传播、信息传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信息传播的渠道(3)被劝说着因素:原有态度、人格特点、被劝说者的信息加工(4)情境因素:信息繁多的情景、令人分心的情景、信息重复的情景3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群体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2)情境因素:刺激物质的性质、时间因素(3)个体因素:性别和年龄、个体特征、知识经验、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4简述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异同异: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在认知过程中,个人获得多种信息,但最终决定他形成印象的是最初信息,其余信息则被忽略;近因效应是注意对方的“现在”表现,而忘了他在过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即最后获得信息决定他形成印象;对陌生人首因效应起作用;对熟悉人近因效应起作用。同:获得信息的时间顺序,影响印象形成。5简述相似性与互补性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香型极大影响了喜欢程度,态度越相近,期望的喜欢程度越高:偶们喜欢与我们意见一致的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协调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喜欢或不喜欢达到。人们有意选择在态度和社会欢迎性上和自己相似的人作为伙伴,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在社会吸引力与他们相似的人。人格特征上的互补性表明了态度和价值观上相似或相同。相似性、熟悉性和接近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社会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