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教学反思录莲塘一中徐满珍从九八年大学毕业至今,工作在高中语文教学岗位上,已有十一个年头。回忆十年教学路,只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热情远不如当年。没有热情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令自己不满意的。我很怀念当年意气风发,激情满怀的日子。记得当初踏入莲一中前夕,老父亲郑重地告诫我:“一定要认真钻研业务,多向老老师求教。开始几年一定要吃苦,要把基础打牢,在学校站稳脚跟。”我记住了老父的话,并落实到行动上。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准备,涉及的有关知识,逐一翻阅资料,力求在课堂上能够旁征博引,游刃有余。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请教别的老师。那时,问的最多的是董素青老师,在她那儿,我的问题基本能得到耐心而满意的答复。我内心很佩服她,也很感激她。带第一轮高三时,我在夫家吃饭,公爹是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老师,每次吃饭时,我都会带些问题去求教。公爹不但认真解答我的问题,而且推荐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辅资料给我,让我收益匪浅。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求能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每次上新课前,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新课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第二天上课,让学生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中,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也较多。而自渎课文,我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当老师,为全班同学授课。当然这之前,我要向他(她)提出一些要求,他得认真研读一些参考书,充分备课。上完课,我还得就教学内容做评点或补充,口语表达方面也要做评点。感觉这样处理,学生挺有兴趣,也挺有收获。在教材方面,我跳出课文的局限,给学生补充许多相关的知识,我总觉得学好语文光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想当初自己上高中时,课本的内容并不记得很熟,但课外看到的一些东西却深印脑海,而我的语文成绩是不错的。所以,在讲余光中的《乡愁》之前,我先讲蒋捷的《虞美人》;讲完鲁迅的《灯下漫笔》,又介绍鲁迅其他一些犀利深刻的言论。从前,我很重视读本。每周,我要拿一节课给学生自渎读本,同时布置几个问题给他们;每两天,学生须就读本上的内容写一篇读书笔记,两百字足矣。那时,我还推荐学生订阅《语文报》,每周挤出些时间做推荐导读。偶尔,我会拿出整节课,讲课外的东西,大多是讲诗歌。那时,给同学介绍很多席慕容的诗。因为刚从大学出来,身上还有很浓重的校园气息。我甚至把录音机带进课堂,让学生听歌,然后让他们说听出了什么。学生先是嘻嘻哈哈,后也认真听了,还真有点感觉。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应该是很有激情的,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与学生相处方面,也比较融洽。2003界的两个班的学生,尤其融洽。其中一个班的学生背后亲切地称我“满珍姐”。我是到他们毕业时才知道这件事,内心很意外,也很感动。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很喜欢找我谈心。经常是下课后,好几个同学围过来,先是问问题,后就越扯越远。特别是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经常一站又是一个钟头,有时感觉站得很累,就直接说:“我腿都站累了,我们该去吃饭了。”同学才猛然醒悟过来,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还有一些学生给我写纸条,大多是成绩不好的同学,我大都也给以书面答复。记得有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写纸条说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垃圾学生”,我很诚恳地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老师眼里没有垃圾学生,但有勤奋的学生和不勤奋的学生。我能体会到那学生的感激之情。……而这些只是我工作前五年的事。我觉得自己在前五年的工作中,很投入,充满年轻人的热情。工作有热情,一定会有成绩。我所教的第一届学生2001
十年教学反思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