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二、命题趋势1、能够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三、解题方法指导:(一)理解话题“感受自然”的“文眼”是“感受”,要避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客观“再现”。如果只是写出自然事物的表面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主观体验及心灵思索联系起来,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严格说来就脱离了文题的要求。要在作文中与读者产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就要求作者善于体验自身经历,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下,这样做,才能将“感受自然”之情具体化,形象化。这个话题决定了最容易写成借物抒情的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并且在自然万物中加入你的情感体验。其次,通过讲述动人的故事,感悟一段道理,对本题特别适合。对于初中生来说,用一个曲折的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一段感情,是很容易做到的。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情怀。关于“感受”的内容,可以见于篇末点题,也可散见于篇中。切忌写成纯粹的议论文,那样是不易把握的。全篇议论,反而令人厌烦。(二)写法指导1、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2、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练习及指导: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一段傍晚的景色。3、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抒发真挚情感的方法有: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里,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它不借其他任何方法,而是直接把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出来;2)寓情于事。带着强烈的情感来记叙事情或记叙人物,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但目的在于抒情,记叙是用来抒情的手段;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就是通过对事物或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这种抒情方法,抒情应是最终的目的。4)寓情于议。即通过议论来抒情,常被用于记叙类的文章中,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强烈的感情时,通过议论来抒发;5)寓情于理。所谓
感受大自然 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