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州市潞城中学备课记载.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州市潞城中学备课记载
主备人:_史莉娜_ 上课人:________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日
课题
《多收了三五斗》
第课时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品味、感悟、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3、通过有梯度的多种阅读方法有层次地进行认知、感悟、欣赏。
重点
难点
1、整体梳理小说情节,了解作品的主题。
2、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与学双边流程
二次备课
一、从图片中提炼一“多”字,一石激起千层浪。 
1、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让学生用“     多”格式描述画面。(廊多、仓多、房多。) 
2、教师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3、想象:面对这个万圣米行,你想到了什么? 
肯定学生想象如此宏大的米行贮藏了无数农民的心血。 
4、导入新课:勤劳的中国农民并不吝惜自己付出的心血,然而用自己的心血多收了粮食之后能够改善一下悲惨的命运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作品《多收了三五斗》里感受旧中国民情国运。 
二、从故事情节中提炼一“多”字,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特点。 
1、浏览默读。  
2、小说主要叙述了旧社会江南吴地农民在“丰收”以后的什么故事(丰收给农民带来了什么)?请概括成三个画面。 
3、作者展开故事情节时运用最“多”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与我们读过的哪些小说类似?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用链式图板书 
旧毡帽朋友: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发泄 
            对话                   对话 
三、从作品内容上提炼出“多”字,感受民情,领悟主题。 
  1、引导发现“多”字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本文所摄制的“缩影”里给人鲜明印象的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多”字,比如农民粮食产量的多与所承受的税收的多矛盾,众多矛盾的多,为我们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请摘读你能有所发现的段落,再提炼出矛盾的“多”。 
(注意不能遗漏结尾的故事之“多”) 
租债多、剥削多、压迫多、洋货多、失望多、节支多、发泄多、悲剧多 
2、通过合作角色朗读悟“多”,感受丰收以后的民情。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
教与学双边流程
二次备课
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提醒模拟读好“探究练习”题二中的对话。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失望多;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哀求多;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愤恨多。 
3、自由摘读讨论“多”字,探究造成伤农的根本原因。  
我们发现并赏析

常州市潞城中学备课记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y_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