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对于推动重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我们在历届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坚持走民生导向之路,建设“五个重庆”,实施“民生十条”,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展“唱红打黑”,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探索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只有做到“四个坚持”,才能经受“四个考验”、避免“四个危险”。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把缩小三个差距作为贯彻落实“主题、主线”的重要突破口,走民生路、念共富经,努力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要求 必须高举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共建、共享、共富”,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相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构建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中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反对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相统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缩小三个差距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加劳动收入的同时,努力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鼓励创业兴业,促进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坚持统筹城乡,振兴“两翼”,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综合配套,搞好系统设计,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1、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努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成本的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采取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自主创业,发展微型企业,力争大中小微企业发展到50万个。简化审批手续,打造一批创业街,繁荣夜市经济,力争个体工商户达到150万个。以笔记本电脑和离岸数据处理为重点建设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材料轻纺等支柱产业,工业新增就业岗位150万个。建设内陆地区金融高地、
缩小三大差距的决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