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时候只是一些很小的动作,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等,但是,所谓文明,绝对不仅限于此。在所有文明细节的背后,实际上都有强大而稳定的价值观。因此,一个真正的文明,都必然有核心价值观作为依托。前不久在长沙了解文明城市建设时,我突出强调了这个观念。文明有的时候可以指一些硬件,例如绿化、清洁等等,但是,真正的文明,并不仅仅是硬件,背后一定是有生命力的软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文化有多种来源,其中之一便是我们的传统。比方说,传统文化中待人接物的规范,也许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地方,但是,它的核心价值一定比自由散漫、待人无礼更有文化,更能体现文明。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传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软弱的文明,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文明的军事失败,似乎也是这种软弱的体现,或者是这种观点的证明。我在长沙的一个座谈会上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说到长沙,或者说到湖南,人们都会说湖南人有一种血性,或者叫阳刚之气。有人对此解释说,因为湖南人爱吃辣椒。其实,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爱吃辣椒,也有很多性格暴烈的人或民族并不爱吃辣椒,因此,血性阳刚与是否爱吃辣椒没有必然的关系。 宋朝被认为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这个结论也符合儒家导致软弱的观点。我在长沙当地人面前有点班门弄斧,说了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在全世界所向披靡(他们不吃辣椒,因为那时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当蒙古军队攻打长沙的时候,当时岳麓书院的几百名儒生,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走出书斋,投入了保卫长沙的战斗。虽然长沙最终还是被攻陷了,但是,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岳麓书院几百名儒生几乎全部战死于城墙上,这种精神就是血性与阳刚。这种精神来自一种文化上的自信:饱读诗书、熟读圣贤书的儒生们在那个时候绝对相信:自己的文化要比蒙古人的野蛮先进得多。即便先进的文明在某个历史瞬间不能战胜野蛮的武力,但是,儒生们慷慨赴死就是誓死保卫文明的宣言。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沙或者说湖南诞生了一批改变历史的有血性的汉子,例如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捍卫新疆的主权,等等,从他们同岳麓书院的关系上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读书是培养文化、传承文明、维护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力量就是血性与阳刚的基础。正是由于湖南有岳麓书院这样历时千年的书院,使得它成为维护核心价值观的基地,成为传播文明的源头,从而发散、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我们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时候,依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当今依然是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重要依托。我们需要避免的是,但凡提倡传统文化,就等同于固步自封、拒绝变化的保守。很多人对此的确有严重的理解误差。比方说,有人经常对我说这样的话:传统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要用电脑、坐飞机?有一些知识分子在提倡传统的时候,的确也有不好的倾向,似乎传统像古董一样越远越好、越古越有价值,一提恢复传统,就要回到尧舜禹时代。事实上,当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础时,其实只是强调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比方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非盲目复古、封闭保守。蔡和森也是湖南人,与岳麓书院也有渊源。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出生于湖南的世家大族,祖上与曾国藩家族有联姻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妇女,在年老的
文明有时候只是一些很小的动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