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不是我们的榜样,香港才是!时间:2011-03-1709:49:04 用户:南星竹 专业度:3805 进入我的博客作者: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就个人而言,我本人是非常敬佩李嘉诚先生的;在华人企业家中,能够普遍得到国际认可与赞誉的,李嘉诚应当能够排在前几名。对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领袖级人物,说他不是榜样,那还有谁是榜样?如果我这样说,“比尔盖茨不是榜样,美国才是”,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为什么我希望中国企业家把目光从李嘉诚、从比尔·盖茨这样的英雄身上,转移到英雄背后的成功基因上来?原因在于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而高速增长通常会有一个代价,那就是变得太快,快得我们搞不清自己是谁;由于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我们就想从那些英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答案。可是真的找得到答案吗?举个例子吧。在一个论坛上,我曾经对着蒙牛总裁牛根生,当面质疑蒙牛的奇迹:我觉得在草场资源受地方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地域,蒙牛三五年就做到一百亿,作为一个管理专家,我提醒他,对这样的奇迹还是警惕些好。主办方马上就不干了,立即反问:在同样的情况下,有那么多人也在从事这个行业,但为什么不是马根生、张根生,而是牛根生成功?让你姜汝祥去做做,你能超过牛根生?的确,拿我与牛根生比,我是比不了,因为这本身就没有可比性,农学院的教授不一定能够会种田,但这并不妨碍教授发表种田的道理。所以这并没有可讨论的价值,值得讨论的倒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牛根生成功了,而别人不行?在功成名就这样一个结果面前,我本人对蒙牛与牛根生是足够尊敬与佩服的。商业是一个讲究结果的地方,“成者王侯败者寇”,理所当然。但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不就成了强盗逻辑?否则,你如何在十年前长虹倪端锋、三九赵新先兴盛时,或者现在在国美、蒙牛这样的奇迹前,保持那怕一点点的理性与清醒?所以,我们看蒙牛、国美这类公司成功的时候,要超越硬件的强大,去看一点软件层面的东西。我是学社会学出身的,社会学有一句话:当人与文化对抗的时候,最后胜利的永远是文化。在中国所谓沿海地区与偏僻内地的差别,在我看来大多不是物质层面的差别,而是思维文化层面的差别,否则如何理解广州、江浙地区普遍存在的整个村镇性的“暴发”?从软件角度出发,我们才会超越财富获得一丝清醒:蒙牛的成功可能更多的是资源硬件与营销的成功,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成功。因为在蒙牛的成功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蒙牛如何超越政府的支持、超越机器设备上的现代化、超越在营销上利用消费者的幼稚,在企业文化与团队打造上(这是真正的软件)获得真正的进步。我本人从小在贵州长大,后来在摩托罗拉那样的世界级公司工作过,我深知企业文化的进步与团队打造,如果没有大环境的支撑,绝对不是靠某个人能够完成的。所谓软件的意思,就是说打造“百年基业”这个游戏,绝对不是赚取百亿金钱(这是硬件)那么简单。你可以很有钱,但你要想真正成为百年老店,那就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关——你有没有打造出一个让我们、乃至我们儿子孙子都愿意与你的企业一起成长的机制?所以,致力于改造脚下土地,让中国企业的强大不再是某个人“悟道成仙”的奇迹,而是可复制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性成功,才是真正的道路吧?讲了这么多之后,再回答李嘉诚是不是榜样就简单了。人是靠不住的,机制与文化才是支撑。李嘉诚无疑是天大的榜样。但对大陆企业家来说,研究他
李嘉诚不是我们的榜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