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丽进行到底(古诗词教学艺术) 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必须以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为基调,说的简单一些,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喜欢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存在这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也和老师的启发兴趣不到位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面对现今的古诗文教学之所以不能取得让我们满意的效果,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老师只顾“填”,而学生又不是“鸭”,怎能不生厌恶之情?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其实,美好的东西谁不喜欢,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文章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华丽非凡的辞藻,精美短炼的小品,韵味十足的诗文无不是语文学科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无不吸引着学生们一颗颗好奇的心,只是,作为教师德我们,该如何将这种“美好”真正渗透在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当中,关键在于教法。傅老师所谓的古诗词教学“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想像,去体验,去感受”其实是说得相当有道理的,他将老师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凸现了出来。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们在教古诗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首先,赏画品诗,体味其韵(引入)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高度评价。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之间是可以打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古诗文教学中不妨引入书画艺术,营造诗画合璧的艺术氛围,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例如,我在讲授《爱莲说》时,就亲自在黑板上画上一幅《清塘荷韵》,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猜测,随后的教学相当顺利,由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使自己的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赏画观书的同时,仔细体会诗文的意境,课上通过鼓励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没有表现出来的诗的情韵,学生会学得投入,感悟较深。而课后还可鼓励学生给诗文配画,或选名段名句写成书法作品(硬笔、毛笔均可),以此来加深对诗中情、景、理、趣的体味。
将美丽进行到底古诗词教学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