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一、绪论
中国是亚洲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泰国紧随中国之后位列亚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步伐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中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政府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的实施,中泰农产品贸易取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根据粮农组织官方网站2004年最新统计年鉴的贸易数据显示,泰国是中国最重要的五大农产品进口贸易伙伴之一,名列中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第三位。从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发展态势来看,2003年至2007年,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长24%,而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的世界2004年农产品贸易同比增幅仅为15%。那么,持续增长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背后有无更大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及基础?双边农产品贸易主要是竞争性的还是互补性的?
农业在中国与泰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中,在生产传统、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间的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研究亟待进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的文章也在日益增加。国内针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的分析,具体到中国与泰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分析相对来说较少。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证的方法来论证中泰两国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潜力,并对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中国与泰国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两国地理位置毗邻,双边的商贸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1975年7月1日中、泰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双方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伐的加快和“早期收获计划”、中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政府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的实施,中泰农产品贸易发展很快,从两国贸易规模的发展态势来看,2003年至2007年,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2004及2006年两国农产品贸易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6%及35%(表2-1),年均增长24%,而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计算得出世界2004年农产品贸易同比增幅仅为15%,中泰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增幅要大于世界农产品贸易增幅。
表2-1 中国对泰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及同比增长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
同比增长(%)
2003
--
2004
36
2005
5
2006
35
2007
19
资料来源:trade数据计算得出
根据中国商务部提供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数据计算得出,泰国连续四年处在中国出口市场第十五位,相反,泰国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是中国的前十大进口来源地之一,2006年排在了中国进口来源地的第五位[1]。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4年的统计年鉴给出的关于最重要的农业商品进出口伙伴的统计表中,中国最重要的进口伙伴前五位中,泰国排名第五,而泰国最重要的出口伙伴前五位中,中国名列第三。这显示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与此同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泰国是亚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尽管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是无论在总量还是人均上,泰国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出口能力。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泰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相当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2004年统计年鉴统计了各国最重要的农业商品进出口伙伴,在中泰排名前五的世界出口市场中,除了中国作为泰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外,剩余的四个出口市场,中国与泰国是一致的,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2]。再从两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看,中国与泰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很接近。2007年在双边各自排名前十五位的农产品类别出口中,中国与泰国有10类产品存在一致。
在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基础设施、出口市场等方面与泰国均有相似之处,中国与泰国一定程度上在农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上反映出较大的相似性,也就意味着两国在产品和市场上存在着较高的竞争。但需要指出的是,农业生产受气候
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