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第18卷第5期
413
・专家述评・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再认识。
黄丽辉1
DOI:.1006—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99(2010)05--0413--02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损
失,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
各地的广泛开展,诸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尤其是听力筛查
够合理[3]。当然,听力学确诊时,ABR反应阈正常且以上其
他各项检查都正常者,可以认为是“假阳性”。然而,临床上
有相当一部分患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确诊时ABR阅值也正
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现象,值得认真探讨。
常,但其他检查如ASSR或40
Hz—AERP、DPOAE、TE0一
假阳性(false—positives)是指确实没病而被判断为阳性
者,在听力筛查中,指“未通过”听力筛查,但经进一步确诊,
证实耳及听力正常者。假阴性(false~negatives)是指确实
有病而被判断为阴性者,在听力筛查中,指“通过”听力筛查。
但经进~…。出现假阳性
AE、声导抗及声反射的某一项检查出现异常,也被认为属假
阳性。本人认为,这些患儿被视为“假阳性”不合适。临床上
应该进一步跟踪随访。
2听力筛查设备、人员及环境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和假阴性的主要原因。考虑与筛查及诊断标准、筛查设备、人
筛查设备
TE()AE、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员及环境、新生儿自身状况等因素有关。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仪是目
1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诊断标准与筛查结果的关系
前听力普遍筛查最常用的设备【s]。耳声发射主要反映耳蜗
筛查标准筛查标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严格控制通
外毛细胞的功能,如果是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病),仅用耳声
过标准的下限值,可以降低假阴性。但势必会使假阳性率增
加。为了避免漏诊。可以适当放宽假阳性率,以杜绝假阴性
率的出现【2]。如果要降低假阳性率,就需要提高通过标准的
上限值,而处于临界值的患儿就容易通过。从而导致假阴性
率增高。假阴性率和阳性率这对矛盾,需要协同看待,正确
处理,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听力筛
查初筛和复筛末通过者,需要转诊到上一级儿童听力诊断中
心进行听力学诊断,确定有无听力损失的存在,如有听力损
失,则需要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和部位。目前,听力诊
发射筛查,结果可能是阴性,就会造成漏筛。由于蜗后病变
多出现在听力损失高危人群。因此,“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
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建议对听力损失高危人群采用
AABR进行筛查和监测[6],以减少假阴性率。国内学者强
调[71对于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最好采用OAE
和/或AABR联合进行听力筛查,以免漏筛蜗后病变。有学
者指出,由于婴儿呼吸音重,本身噪声可影响低频OAE的引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再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