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大文章——浅谈音乐课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音乐与人”的问题。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因此,“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除先天智力因素以外,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始终在起着作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除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外,更应积极地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也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潜能。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能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宽大的舞台上落落大方地、自信地表演,展示他们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悠扬的琴声,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然而,天生具有表演天赋的又有几个,在关注“台上”学生的同时,我们是否遗忘了“台下”那更多的小身影呢?怎样让更多的孩子登上舞台,展示自信、率性的自我呢? 针对现在学生中有部分学生表现欲强,而另一部分羞于表现的现象,从去年开始,我在一年级个别班中实行了“小星星舞台”,每节课安排两个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展示,如唱歌、跳舞、乐器等,不在于区别谁能力的高低,而重在参与的过程。一年来,这个小小的舞台,不仅展示了学生个人的音乐能力,更展示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过程。他们在这个小舞台中得到了锻炼,逐步健康地成长。一、铺就自信的基石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基石,而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缺少锻炼,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主动上台表演。这时,教师就要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参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小舞台刚开始实行时,总有学生明明准备好了,却不敢上来。这时,我就会走到他们身边,摸摸他们的头,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你准备过了就能表演好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此时,班级里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上来。当这些孩子表演完后,我又让其他学生找找他身上的闪光点,极力肯定他的优点,这样一次以后,第二次他就比以前大胆多了,能大大方方地上来表演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自信二、保护自尊的心灵 保护学生的自尊比什么都重要,教学上采取的方式不同,将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感受,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习,看待老师,理解才是万岁,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加倍地感到自尊,三倍地感到自重,四倍地感到自信。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常有学生大胆上台表演以后,因为动作可笑或音不准而惹得台下学生大声哗笑。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也随堂大笑或用鄙夷的态度对待这个学生,那么势必会对他的自尊造成极大地伤害,甚至于给他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首先告诉台下的学生要做个文明的观众,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演出,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取笑他。然后,我会鼓励他,就算今天有点小差错没关系,他能大胆地上来就已经很棒了。这样既对台下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人格教育,又保护了台上学生的自尊心,相得益彰。三、开发无穷的潜能 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
小舞台,大文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