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交互饱和模型与特性研究
姓名:齐歌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电机与电器
指导教师:周理兵;
2010-07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永磁电机因其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运转平稳和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航空航天、舰船推进、电动机车和数控机床等电气传动领域。传统的永磁电机普遍为
三相电机,但它在大功率传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是对永磁同步
电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它相对于普通三相电机具有许多优点,其研究和开发在国内外
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以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极槽配合和
绕组形式以及 dq 轴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不同绕
组分布方式时的电磁性能,并与传统的三相和六相电动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考虑
交互磁饱和的转矩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首先介绍并比较了现有的四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计算方法:常参数法、考虑部
分磁饱和法、磁链法和直接有限元法,并在磁链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考
虑交互磁饱和的转矩计算方法,同时给出其在电动机斜槽时的应用。以一台内置式径
向 18 槽 6 极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计算分析了交互磁饱和现象对转矩计算的影响,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其次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选取 12 槽 10 极
这种极槽配合结构,研究了不同绕组分布对电动机参数和性能的影响。以表贴式 12
槽 10 极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对采用不同绕组连接方式的双三相电动机的电磁性能
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与传统三相、六相电动机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接着对双三相全齿绕和隔齿绕电动机不同极槽配合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相应的绕
组系数,归纳了其在极槽配合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出适用于双三相全齿绕和隔
齿绕电动机的绕组系数计算公式。以绕组系数最大、应用比较广泛的分数槽极槽配合
为例,对双三相全齿绕和隔齿绕电动机的具体绕组分布进行了分析。选取表贴式 12
槽 10 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对象,计算分析了隔齿绕电动机的电磁性能,并与
全齿绕电动机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 dq 轴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并总结出双三相永
磁同步电动机转换为一套 dq 轴模型时的变换公式和稳态下的电压、磁链及转矩方
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程。以表贴式 12 槽 10 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分别计算了双三相绕组转换
为一套 dq 轴模型和看做两套三相绕组转换为两套 d1q1 轴、d2q2 轴模型下的电感,
并总结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计算比较了双三相永磁电动机采用不同绕组分布时
考虑交互磁饱和的 d、q 轴电感和转矩-转速特性。
关键词:永磁电动机,双三相,交互磁饱和,集中非叠绕组,极槽配合
II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permanent (PM) motors are applied widely in the fields of aerospace,
electric ship propulsion, electric vehicles an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 because of their
high performance. Conventionally, the PM brushless motors are three-phase, but it has limit
in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Therefore, multiphase motors e more and more popular
because of their several attractive features. In this thesis, the dual three-phase PM brushless
AC motor with fractional-slot and concentrated non-overlapping winding is studied. The
ic performances, slot/binations, alternate winding distributions and
also the d-q models of the dual three-phase motor are analysed.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