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毛才仁(1990年--)又名才人藏族青年画家祖籍青海化隆1990年出生于青海曾先后就读于青海艺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现为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画风严谨、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注重事物内部与外部的结合和表现、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造型能力。朋毛才仁青年画家1990年1月18日生于青海化隆,1995年跟其父母移民到青海海南同年在当地的一所小学上学,2000年上初中,因环境等因素影响,此后便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2005年就读于青海艺校在此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作品屡次荣获省级金、银、奖项并几次顺利举办个人展自2008年辗转江浙一带后潜心学习并创作出一系列优异的作品其中2008年在江西南昌创作出的油画作品《阿玛》《七月》等在题材构思手法上面日渐沉稳,技法愈加娴熟2006年7月作品《佛光普照》荣获省级银奖2007年4月作品《魂球舞神》人选省级首届水彩水粉雕塑展2007年7月作品《母亲》荣获省级金奖2007年7月作品《金猪迎噢》荣获省级金奖2007年7月作品《魂球舞神》荣获省级优秀奖2007年10月作品《情》荣获特等奖2007年11月举办首届个人展 2008年1月作品《母亲》人选青海省第八届油画展2008年1月作品《冬青》人选青海省第八届油画展2008年1月作品《静物》人选青海省第八届油画展2008年2月加入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目前是美协入会年龄最小的一位成员2008年9月作品《阿玛》荣获江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专业组二等奖2008年11月作品《阿玛》受南昌理工美术协会邀请参加美术之星书画展并荣获特等奖2008年12月作品《阿玛》入选江西省年度优秀师生展2009年8月作品《阿玛》入选江西省第十三届五年美展2009年8月作品《阿尔柯》入选江西省第十三届五年美展2009年10月作品《眸》入选"江南情名家书画邀请展"并获三等奖2010年5月作品《七月》入选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师生写生展2010年5月为青海玉树地震创作油画《默哀》并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011年4月作品《阿玛》人选上海“东博西画”艺术精选作品展,同时被私人收藏2011年5月作品《默哀》人选香港亚洲国际艺术品展,2011年5月作品《格桑梅朵》艺术·新生”2011学院派书画联展无助的眼神,有一种莫名的悲哀从老人的脸上透露出来。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被他那悲伤的神态所吸引住,当时不知道作者是谁,也不知道它的时代背景。只觉得画上的老人眼神有种虔诚的伤感。像是那种因亲人逝去的表情。当时还没想到它是以地震为主题的一幅油画作品。因为很多关于地震的作品画家都会以一个大的场面来描绘地震的现场。而这幅画没有,有一点意外。但是仔细一想这幅特别的画似乎更能传递一些东西。老人无助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宣泄,有的是一种无奈与沉重。他最吸引我的是眼睛部分,眼睛上那一小簇的光点像是在迷茫中透出一丝希望吧。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没有流下来。我感觉到老人有一种近乎倔强的味道。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地震中的受害者。老人的头向下微微低下——默哀,一个严肃的词。而它不是一种仪式,至少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发自内心,那种为逝者而悲而痛的情感。看到《阿玛》这样一幅充满沧桑感的作品,一定想象不到出自一位90后画家之手。娴熟的笔法,色彩的逼真运用,将一位虔诚的西藏老阿妈跃然纸上。人物泛红的脸颊,松弛且爬满深深皱纹的皮肤,干瘪黝黑的双手却还是努力地合十胸前,最动人心弦的还是老人虔诚的真诚的眼神,如西藏的天空一样纯粹深远,极富感染力。在欧洲有个电影流派叫做蒸汽朋克,他们用较为晦暗的色调来重现蒸汽时代机械意义。对于机器的崇拜,犹如是对于神明的崇拜一样。工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现代文明的开端,告别旧的价值体系,迎来新的生产方式。对于机械社会,对工业文明,对于城市,我们的态度是惊讶还是恐慌,是无助还是欣喜。在感情越来越淡漠的时候,《七月》是一场内心与现实之间的对话。《七月》中,少年望着机器时的那种木讷,那种无知,那种敬畏。正是人类感情中最为直白的一瞬间。色彩的基调明暗对比强烈,有一束天光自上打下。笔法随意而精致,着色浓烈而古拙。每一笔都引向光明的所在。正是这样的绘画方法成就着朋毛才仁,
年轻画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