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一、经济结构(P6)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生产者的地位:租佃制半农奴产品的分配形式:实物地租二、政治结构(P6)(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一、中央集权中央政权能否对地方政权实行有效的政治控制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宋朝: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皇帝(元首)与中央的关系专制民主共和君主立宪制三、文化结构(P7)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了法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实践命题: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所谓知止,就是要树立人生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虚无玄高的东西,而是指现实生活中各施其责,何种身份,尽何种义务,承担何种责任。义与利、德与才、美与丑积极入世;前生、今世、来世社会的人联系的纽带:血缘与地域父母——兄弟——亲戚——同宗——同乡——同学——朋友——熟人——同事中华文化的特质: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华文化的内容:正德、利用、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与“合”第二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两个过程(反帝爱国、争取民族独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结合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的过程。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P20)2)抵御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P12、P16)二、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民族进步和富强)1、资本主义产生的生产力标准:机器生产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中英之间的不对称战争大角、沙角之战:清军战死277人,重伤而亡5人,受伤46人,副将陈连升、佐领裕隆战死;英军受伤38人。虎门之战:清军总兵力11000名,共250人战死,受伤100余人,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英军受伤5人。吴淞之战:清军总兵力4700名,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阵亡;英军战死2人,受伤25人。自强:近代军事工业(P47)(不是资本主义企业,又不同于旧式封建工业)求富:近代民用工业(P47)形式: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性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商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P15)形式:直接投资转化:旧式手工工场和大作坊采用机器生产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华侨商人陈启源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香山人方举赞、孙英德(2)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1)原因:资本输出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对“实业救国”的鼓吹民众反帝爱国的激荡表现:在民用企业资本总额中,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企业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71%下降为26%,而商办企业由29%上升为74%。代表人物:张謇(3)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27)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反帝爱国运动及抵制外货运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现代交通和通迅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表现:此时创办的企业数和资本总额超过前72年的一倍以上。代表人物:荣氏家族高剥削率、企业利润率、自有资本增长率重视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率先革除工头制和包身工制,推行标准工作法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1)中国资产阶
詹小美近代史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