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工程(婺城段)项目情况说明一、项目概况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基础〔2013〕980号),G23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条普通国道,起点在江苏省新沂市,终点在广东省海丰县,南北纵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五省。G235在浙江省内经过湖州、杭州、绍兴、金华、丽水和温州,共六个市。G235在金华内经过浦江郑家坞镇利用现有03省道,至义乌后利用03省道改建段(施工中),接着在金东区利用现有03省道和二环东路,然后通过十八里互通走X103十白线,在武义县通过44省道上松线通往丽水松阳县。项目地理位置图二、建设的必要性(一)是落实国家公路网规划,完善区域路网的需要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基础〔2013〕980号),G235国道是国家公路网中的一条普通国道,起点在江苏省新沂市,终点在广东省海丰县,南北纵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五省。G235在金华市内经过浦江、义乌、金东、婺城、武义,共五个县市区。G235国道金华江家至和安段公路,位于金丽温高速和十白线公路西南侧,开辟了新的走廊带,而且是金华城区和武义城区之间车辆运行里程最短的走廊带。不仅落实了相关国省道规划,且在区域路网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金华、武义两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交通运输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各项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公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G235国道金华至武义全段起自金华市江南经济开发区,终于武义工业园区,本项目的建成,将作为金华市与武义县间最便捷的公路,促进两城产业经济的融合和优势互补。加快金华市、武义县的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项目从金华市南部和武义县西北部山区经过,沿线土地资源丰富。建设对沿线两侧沟谷、山坡地开发大有益处,拓展了金华、武义新的开发区域;有利于沿线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快速输出;提高了沿线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形成公路建设和城镇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公路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分配,推动金武产业带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实现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的目标。(三)开辟平战结合战备公路第二通道的需要早年建成的十八里-武义-丽水战备公路,当时为节省投资,以双向两车道设计,沿线多路段经过居民点,房子大多靠着公路建设,街道化严重,所以车辆交汇困难,加上机非混行,交通混乱,很难适应战时的交通运输需求。该项目沿线大部分地区穿行于山岭重丘地段,是一条利于隐蔽、易疏散的战备公路,既有利于战备,为部队集训提供隐蔽的绿色通道,又便于平时交通运输,达到平战结合,同时本项目与十八里-武义-丽水战备公路、二炮机动基地训练五棉线组成一个整体,对军事战略意义重大。(四)是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是金华大力度实施“群城聚市”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关键时期,城市群的发展将得到快速推进,浙中城市群接收国际产业转移、辐射广大中西部的需求将逐渐增大,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交流也将日益繁忙。为推动城市群快速融合发展,必须倡导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城市群同城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依托“两高”(即高铁、高速公路)实现高效畅通,通过“两快”(即城际快速干线、快速公交系统)实现快速衔接,以城乡一体化的常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无缝衔接和便捷换乘,加速城市群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换,进而实现城市群产业、城镇融合发展。在浙中经济版图中,各县(市)的发展特色非常明显,发展的差异性比较突出。金华市区作为城市群的内核,凭借历史、区位、文化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等优势,正积极向浙江中西部的交通信息枢纽、科教文卫中心、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浙中人居中心发展。武义县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美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了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融合的发展进程。本项目的实施,使金华和武义两个经济、文化中心距离变得更近,文化交流更便捷,项目考虑引入快速公交系统,使两城取长补短,协同发展。(五)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业成为发展势头较为强劲、规模宏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是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金华北山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黄大仙祖宫亦坐落于此。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面积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有“石胜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赞。武义清水湾武义县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的美誉。2014年,,%;
235国道金华城至武义公路工程(婺城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