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文化史特征——以《屠猫记》为例-社会科学论文浅析新文化史特征——以《屠猫记》为例 夏依甜(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221)摘要: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学堪称史学界的重大转折。它批判了旧有“新史学”的研究方式,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着力于对文本的分析来重构当时的历史环境。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为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达恩顿《屠猫记》一书便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所著。但同时这一理论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当代史学界值得注意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新文化史;屠猫记;达恩顿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28-0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史。它作为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与发展,开拓了历史学的研究视域与分析角度,形成了历史学上的重大转折。它对后现代主义、微观史学等的继承与批判,使之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方法。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所著《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正是新文化史学的代表作之一。新文化史学著作立足于平民的小故事,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模拟当时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以此来捕捉历史的瞬间。新文化史学是在对新史学的批判之上兴起的,同时还受到后现代主义、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集百家之长,其特征不仅表现为新史学的超越,还表现出方法上的复杂性以及内容上的广泛性。本文拟从《屠猫记》一书对新文化史学的特征作出简要评述。一、跨学科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新文化史学的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对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屠猫记》为例,该书可以看作是作者达恩顿从人类学角度对异域文化的探索。在该书中,作者运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对历史文本层层剥析,深入解读,力图回到历史现场。作者通过对《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穿靴子的猫》等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在不同国家发展衍变的历史进行考证,比较了各个版本的不同,归结出法国故事的特性:机智幽默,并且处处充满了狡猾与欺骗,这些特性则体现出当时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策略。“法国故事尝起来有盐巴味,闻起来有泥土味……而德国故事则偏向神秘、超自然与暴力。”①作者试图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深入解读,重构18世纪法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体系。二、人是主体在新史学的视角中,个人几乎完全被淹没在历史的结构中,丧失了活力。在新史学研究者们看来,政治制度、历史规律等才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因素。即便偶有涉及到“人”,也只是作为群体中抽象的人,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新文化史学者则对此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人”,而且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是历史的主体。传统史学虽然也一直将人作为主要的描述对象。但通常仅限于具有丰功伟绩的重要人物,如王侯将相、伟人,或一些事件的领袖人物和重要参与者,这些也是新文化史所反对的。新文化史学视野内的“人”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妇女、儿童、小贩等,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在《屠猫记》的第二章,作者分析了一个18世纪印刷工人与屠猫仪式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名叫孔塔的印刷工人记述的他作为一名印刷铺学徒时亲眼见证的故事。故事记述了在巴黎的一家印刷所里,工人们围追堵截城市里的猫(包括师母的宠物),并把它们处死。在这种诡异的仪式中,工人们又是“欢欣”,又是“闹成一团”,无不欢乐。在之后的几天里,工
浅析新文化史特征——以《屠猫记》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