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情反转”现象及成因-新闻学浅谈“舆情反转”现象及成因 赵国宁【摘要】近年来,在我国舆论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价中,出现舆情急剧反转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舆情反转”的两个案例,即“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事件和“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发现舆情反转是新闻失实在舆论场上的表现,其成因主要是记者主观臆断过多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信息处理模糊化以及新闻把关不到位。关键词 舆情反转现象成因一、“舆情反转”案例1、“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事件2013年6月4日,一条标题为“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的微博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几分钟之内微博转发量达到上百次。该微博配有39秒的现场视频,并发表文字称:“今早九点半BRT-3解放桥站历山路跟解放路路口,一对中年夫妇殴打七旬老太,多次扇脸拽耳朵,并将其拖行,鞋子掉落。看到这一幕特别气愤,更气愤的是交警和清洁工以及过路人都看到了但没人上前劝阻。”一时间舆论哗然,在事发第二天,各家媒体纷纷刊发或播出了这条新闻,主要内容都是转述微博爆料和齐鲁网的报道,加上大量网友的评论和各自补充采访。一时间,《中年男子当街殴打白发老太》、《这对中年男女太嚣张》、《交警未阻止引争议,闹市街头中年男女殴打老人围观者众无人劝阻让人寒心》等标题频见媒体。舆论也是一边倒的对视频中的中年男子加以谴责。紧接着,山东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新闻报道是一条失实的新闻报道。首先,视频上的中年男子并非中年,和所谓被打的老太是夫妻关系,并且新闻中说的所谓的中年夫妇中的女子是这个家庭的保姆。其次,殴打事实并不成立,当时三个人乘坐公交车,去女儿家,从当时的路口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到,三人在解放桥站下车,横过马路时,视频老太突然嚷嚷脚疼,踢掉鞋,坐在斑马线上。经过调查,发现视频中的老太患有老年痴呆症,这位老太的老伴儿,也就是新闻报道中的中年男子看到当时路口马上就要变红灯,老伴儿还躺在马路中间不肯走,于是情急之下就非常轻打了两巴掌,吓唬吓唬她,好让她马上过马路以免发生意外。事情真相澄清之后,舆论又紧急转向,指向媒体。在该案例中,造成舆论反转的重要原因就是新闻失实,而造成新闻失实的重要因素则是记者采访的浮躁,不扎实。这段引起网络舆论轩然大波的视频是齐鲁网的记者坐在公交车上路过的时候拍下来的,而当其在下一站下车返回现场的时候,三位当事人已经离开,因此采访了当时几位目击者,大家觉得是中年夫妇街头暴打七旬老人,并且,该记者还有其他采访任务,草草采访之后就离开,随即把这段文字和视频抢发到了网络上。而第二天所有转载该微博或补充采访后报道此事件的媒体中,无一家媒体、一位记者采访到了三位当事人,都是凭着主观臆断去做新闻,才上演了这出舆情反转的闹剧。2、“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2013年12月3日上午,一则题目为《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的新闻成为许多媒体的头条新闻。新闻写的是“一名女子在经过骑车的外国小伙旁边的时候突然摔倒,之后就倒地不起,说是被这个外国小伙子给撞了,要他负责”,并且,该新闻还配发了若干图片。这条消息发布后,新闻中的中年女子因碰瓷讹钱遭到网友声讨,舆情一边倒的批评新闻事件中的中年女子。并且又把“扶不扶”这个问题再度炒了起来,引发大家的讨论。但事情真相又是怎样呢
浅谈“舆情反转”现象及成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