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1-一、编制范围 -1-二、编制依据 -1-三、编制原则 -1-第二章工程概况 -3-一、项目概述 -3-二、主要技术标准 -5-三、工程所在地区特征 -6-四、工程主要特点 -6-第三章总体规划及施工组织 -7-一、总体规划 -7-二、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8-三、工期安排 -9-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11-一、一般路段基底处理 -11-二、软基处理 -11-三、路堤填筑 -16-四、过渡段施工 -25-五、路基附属工程 -29-六、平交道口施工 -31-七、道口房屋施工 -32-八、涵洞施工 -32-第五章沉降观测 -34-一、监测内容 -34-二、监测断面和监测点的布置 -34-三、监测方法及要求 -36-四、沉降观测工艺流程 -38-五、沉降监测的频度 -38-六、沉降监测精度 -39-七、控制路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采取的技术措施 -39-第六章资源配置 -40-一、人员组织安排 -40-二、机械设备的配置 -40-三、材料的供应 -41-第七章管理措施 -45-一、质量管理措施 -45-二、安全管理措施 -55-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60-四、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 -64-第八章标准化管理 -66-一、标准化管理总体规划 -66-二、标准化管理体系 -66-三、标准化管理要求 -66-四、现场管理标准化 -67-五、其他标准化相关要求 -68-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范围为K0+600~K0+900段路基,路基长300m;;K1+110~K1+450段路,路基长340m。二、编制依据1、《马汊河冶南铁路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工程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3、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规范》(TB10202-2002)《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2006)《铁路混合料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合料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40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经比选确定的施工方案。5、施工现场考察及周边环境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信息6、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及以往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成果。三、编制原则1、积极响应和遵守投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承诺,严格遵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现场调查资料。2、保证重点,突出难点,做到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本区段路基以K0+850~K0+897和K1+103~K1+410段路基为重点项目,该段路基为软土地段,因地表杂填土、素填土较厚,地基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采用粉喷桩加固处理。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各节点工期及总工期。3、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在保证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组合。在每道工序施工中,加大自检自查力度,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并服从监理的意见,严格管理。4、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遵守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5、坚持综合管理与专业化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公司在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方面的科研、施工、技术及设备优势,调用具有类似工程熟练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运用网络技术,科学安排工期及资源配置,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6、重视环保,珍惜土地,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水土保持。7、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第二章工程概况一、项目概述1、既有铁路专用线概述冶南铁路专用线西起南京钢铁厂,东至冶山铁矿,。主要运输货物品种为冶山矿区开采的铁矿,经该铁路专用线运至南京钢铁厂进行冶炼。线路铺设18Kg/m钢轨,轨距762mm。每公里铺设钢筋混凝土轨枕1700根。冶南铁路桥面线路铺设Ⅰ型浸油枕木1700根/公里。目前线路的运营状况是:重载4列/天,空载4列/天,合计8列/天。2、改移铁路专用线简介由于滁河防洪治理工程的需要,拟定在既有冶南铁路桥上游25米处新建一座(55+100+55)m全预应力混凝
马汊河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