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史.李自成传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拾那本放在案头的《李自成》,每次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慨……冥冥中,崇祯似乎就是在昨夜于煤山寿皇亭自缢而死的……两行清泪凝固在他那憔悴而苍白的脸上,也瞬间凝固在我的心中……初冬已过,寒意阵阵,恰似一股股伤春悲秋的寒流侵袭着我的心灵,思绪似乎又飘回到了那个久远而又激荡的年代。是的,公元1644的三月,感觉更像是万物凋零、清冷萧杀的深秋时节:漫天黄叶纷飞,山间孤鹜悲鸣……我仿佛看到了那天李自成进京时的浩荡神威,更看到了京城内大顺军打砸夺抢、烧杀淫掠的惨象。李自成成功了,可他却又是失败的,他沉迷于他的帝业,他醉心于他的王朝,他深居不出,他轻信谗言,他的骄兵悍将们更是迷恋于淫逸奢靡、腐化堕落的生活,这一切注定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随着李自成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悲情谢幕,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李家王朝顷刻间也灰飞烟灭了;他的最忠诚、最有才干的追随者──李信(后名岩),注定是这场跌宕起伏的悲剧中的殉难者。加速大顺王朝灭亡的另一个催化剂则是驻守辽东的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当时的局面更像是三足鼎立:一边是关外满鞑子的步步进逼;一边是大明王朝的覆亡、李自成大顺军的进京——当此情势,正在吴三桂孤军难支,踌躇再三,欲联李共抗满清,共赴国难之际,(当然,这一方面是其欲保全家小,可谓私情;而另一方面则是其民族心使然,可谓为公,总而言之,乃家国情结缘故,但无论其主观意向如何,对李自成及其大顺军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一个天赐良机,但可惜的是,李自成他没有珍惜,他忽视了这个致命的环节,他更是小看了盘踞东北的虎狼之师)演绎古今的“红颜”再起“祸水”:一向持重峻厉、不近女色的李自成竟与大顺军先锋大将刘宗敏为争夺吴三桂的宠姬──才貌倾城的陈圆圆而争风吃醋,贻误军国大事。多尔衮是善于把握时机的,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于是在此关键时刻,他一手握大棒,一手持橄榄枝,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对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于是这位精明一世,冲动一时的边陲大将,在所谓的“权衡利弊”之后,率领跟他出生入死、誓死效忠的关宁铁骑,投向了清人的怀抱,此时,时局的天平已开始向清军倾斜了。可我总认为,纵观全局,最不值的还是要数吴三桂。当时的他,年轻有为,称得上一代英才、人中俊杰,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正是他大显身手、留名青史的时候,但他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为了一己之私利、个人之恩怨、儿女之私情,“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叛了他的大明王朝,背叛了他的父老乡亲。尽管,最后他夺回了他的爱姬;他借助清人的力量击垮了大顺军,他似乎如愿了,但后人同情的是李自成及其义军,鄙弃的却是他吴三桂! 相对于大顺王朝而言,这一切真可谓坐失良机,令人叹惜。他们没能稳住守卫国门的关宁铁骑,反而使其为敌所用,而此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业已暴露无遗——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毕竟,小农意识的大顺军的领导层缺乏远大的战略目光,尤其是刘宗敏、李过等一干义军的高级将领,在陷入奢华的贵族式的生活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腐化堕落成性,难以自拔了。此后,尽管李自成发觉山海关及吴三桂的重要,并发兵亲征,但为时已晚,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与多尔衮合谋一处,准备合力扼杀大顺军于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历史的天平彻底向满洲八旗倾斜了。更为令人痛惜的是:在败退西安的途中,李自成竟误信丞相牛金星之谗言,一刀错杀对大顺朝忠心

明史.李自成传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3-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