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渗透美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于语言媒介表达作者的内心体验、情感和思想。其在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形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语言的美,语言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我认为,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观察中感知美美,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在平凡中。我们只有细心地观察,观察,再观察,才能充分地感知它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若是察人,就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提练出人物的思想美、行为美。现代作家刘白羽先生曾经说过:“要学会观察生活,要锻练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尔基形容契诃夫的眼睛像镜头,我们就要锻练有这样一双眼睛才行。”语文课本中,配有众多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如:《鱼游到了纸上》,其中有一幅插图。图上画着许多人围在金鱼缸旁边,看一位青年画金鱼。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 师:这些人中哪一位是画金鱼的青年? 生:中间那一位。师:怎么那么肯定是他? 生:他手拿画笔和画板。生:其他人面带笑容,有的在议论,只有他低着头。师:哦,从神态看出。生:周围人都在看着他。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出,课文写了青年的外貌,而图上的青年外貌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相仿,所以,我认为是他。师:能读懂吗?(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书上的外貌描写看出,可见你非常认真。生:我从胸前的厂徽看出。师:你读书真细心。生:我从他痴迷的眼神看出。师:你看他画得多投入呀。师:如果你在旁边看,会说些什么呢? 生:画得真好啊! 生:鱼画得太棒了! 生:画得真好,肯定是个大画家。生:画得这么好,我能有他一半就好了。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再如第十二册看图学文《马踏飞燕》,图画的是一幅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的照片,这匹铜奔马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形象生动,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可以这样教学:一、自由观察弄懂图意,感受造型之美。引导观察:你觉得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哪些地方很美?二、在讲解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再次指导看图想象,要学生以“这匹马跑得多快啊”为开头说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铜奔马的姿势美和设计美。三、理解难点段(第四自然段)时,再要求学生观察图,找找马的支撑点和重心,想想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体会铜奔马的平衡美。二、实践中发现美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事物中发现美,并把它用语言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上,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把学生引向审美王得
语文课渗透美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