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1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意义非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一周年之际;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
2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二)新的历史定位新的历史使命
四大地位
四大使命
九大功能
3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三)建设生态文明把林业推上新高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
发达的林业,已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也同时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4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四)发展林业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
现实的选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拥有全国90%的林业资源,绝大数多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依山脱贫,靠林致富,林业承担着全社会的重望。
历史的必然。林业土地资源、物种资源丰富,空间广阔;林业市场潜力大,产业链条长,横跨一、二、三产业,带动能力强;林业就业空间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循环发展的产业群。
未来的呼唤。现代农业需要生态支撑。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有效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维护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旱涝、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是农业生产建设的生态屏障,成为农业有效增长的生态支撑。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更加充分地依靠林业;加快发展山区农业和区域经济,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5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
森林固碳减排成国际社会共识。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2007年9月胡锦涛在APEC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得到了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林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战略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6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六)夯实林业基础的战略举措
首次提出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财政、金融、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提供了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7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七)坚定不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目的就在谋划加快林业发展,抓手即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生态问题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集体林业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
8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七)坚定不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
这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30年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实现了包田到户、包产到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今天的林改实现了包山到户、包林到户,二者意义同等重要。林改是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发展。我国集体林地面积远远大于耕地,林业生产既涉及农民增收又涉及生态保护,搞好林改,让亿万农民的巨大潜能和27亿亩集体林地的巨大潜力相结合,作用更值得期待。
9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七)坚定不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
这是涉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林改是农村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实质是要真正做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此次林改,除了把27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还要把36亿立方米、数万亿元的林木资产落实到户。亿万农民将获得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可观的家庭财产,并同时拥有了重要的创业平台和广阔的致富空间。实践证明,这项改革顺民意、得民心、增民利、惠民生,得到了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
10
培训课件: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