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洗练。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神龛()司马懿()幽悄()争讼()裴公()斡旋()静穆()思慕()熙熙然()褪色()怅惘()霍骠姚()垂珠联珑()sònɡmùmùpéiwǎnɡtuìwòxuán◆正音xīkānyìlóngqiǎopiào◆词语解释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解周旋。幽悄:幽深寂静。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吴伯萧《灯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