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从我们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愿意与否,我们都与这种义务与权利结下了不解之结。不论此刻的你处于人生中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教育,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并扎根,你就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提升自己。在接受教育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热爱的科目或是厌倦的科目,但是我想有一门课时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的,不是语文,也不是数学,是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这门课,所谓思修。从小学我们就开始上思修课,不过那时候它不是这个名字,它叫思想与品德,小学的内容很轻松,只是讲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思修在那个时候侧重于个人品德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思修,那时候它也不叫思修,它叫政治,我们学习了一些身边的权利,学习如何学知懂守用法。针对少年的理解能力,思修在那时候侧重于法律意识的培养;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思修,那时候它不叫思修,它叫思想与政治,我们开始大量记忆一切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制度,有关这个国家以及世界的,我们开始变得博学。针对青年的理解能力,思修在那时候侧重于对于世界的整体把握以及胸怀的培养;那么现在,我们大学了,我们上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课,脱离书本,我们谈天说地。针对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思修在这时候侧重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从思修课在我们人生成长中的轨迹不难看出,同样的一件事情的意义与价值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侧重点才能将效力放到最佳,就好比你要给自己补营养,你需要的是生产日期刚好的牛奶而不是过了期的。回想高中,那时候我们曾经疯狂的背过,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句子已然记不太清,但是,爱国主义,这个在试卷上出现过无数次,为我们赢来无数分的红彤彤的字样,有多少人懂得它的含义?有多少人真正知晓,随着时光的流逝,践行它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自己所谓的爱国主义行为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站在13年的末端,回首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中有所领悟。谈到爱国主义,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我国与日本之间的颇为曲折复杂的外交关系。由于一些历史因素,我们与日方在领域分配上存在着争端,各执一词,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还有因为文化因素,日本政府带头不尊重历史,不尊重那些因为他们的野心而受伤害的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完全是对我们国家的不尊重,是对我们人民的不尊重,我们不理解日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于是我们很愤怒,我们开始讨厌这个国家,讨厌一切跟日本有关的东西。这些都是爱国主义在胸中激荡,都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值得肯定的一种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操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但是有些人,过于热血了,他们开始砸日本店、砸日本车、砸日本的电器,只要一切东西有日本的字样通通毁掉。这样过于激进的行为变味了的爱国主义,他们已经从对一个国家的爱转变成了对另一个国家的恨,可是总有人要为他们这样冲动而不理智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或者是他们的家人或是无辜的群众。就比如现在某些饭店的牌匾上还写着一些标语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像“钓鱼岛是中国的”,每回看到这些标语真的觉得很无奈,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这样的事实也要拿出来当盾牌吗?如果没有人曾经砸过店面来泄愤那么这家店的店主是不同意钓鱼岛是中国的吗?难道不应该是理直气壮的经营?这样的小心翼翼就是这些冲动者带来
谈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