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形几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开始逐渐发展,分形研究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本文介绍了分形几何在地图学中、天线设计中的一些应用。【关键词】分形几何;天线;研究分形几何是美籍法国数学家芒德勃罗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它研究的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类没有特征尺度却有自相似结构的复杂形状和现象,它与欧氏几何不同。欧氏几何是关于直觉空间形体关系分析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直线、圆、正方体等规则的几何形体,这些形体都是人为的。但是,“云彩不是球体、山岭不是锥体、海岸线不是圆周”,自然界的众多形状都是如此的不规则和支离破碎。对这些形状的认识,欧几里得并未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启示,传统的欧氏几何在它们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对大自然的这种挑战,二千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上下求索,探寻从欧氏几何体系中解放出来的道路。终于在1975年,芒德勃罗发表了被视为分形几何创立标志的专著《分形:形、机遇和维数》。从此,一门崭新的数学分支——分形几何学跻身于现代数学之林。一、分形几何学在地图中的应用欧几里得几何在规则、光滑形状(或有序系统)的研究中相当有效。然而,现实世界中却有许多问题不能用欧氏几何去解决。,发现在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录的一些海岸长度竟相差20%。法国数学家蒙德尔罗布采用瑞典数学家柯克发现的“柯克曲线”作为思考海岸线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深入研究并引进了分数维概念,1977年正式将具有分数维的图形称为“分形”,并建立了以这类图形为对象的数学分支——分形几何。现实空间和地图上有许多类似海岸线那样的不规则曲线,分形几何为这类曲线的度量提供了数学工具。二、分形几何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分形几何两个独特的特征:自相似性(或自仿射性)和空间填充性,结合天线的特征,使得分形几何在天线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分形天线的自相似性能减小分形天线元的整体宽度,同时和欧几里德几何天线元保持同样的性能,因为各个天线元具有同样的谐振频率和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分形元能够改善运用欧氏几何天线元的线性天线阵列的设计,运用分形元来改善和提高天线阵列的性能。这里讨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减小天线元之间的相互耦合。因为线性阵列中天线元之间的相互耦合导致整个天线的辐射方向图性能下降。相互耦合还能改变天线元的激发电流。因此,如果在阵列天线的设计过程中忽略天线元之间的内部耦合作用,那么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就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副瓣电平的提高甚至导致零信号的填充。为了比较分形单元和传统的天线单元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阵列设计如下图所示,两个阵列都有五个单元组成,单元之间的距离为d=,,主波束沿轴向扫描为135°。阵列的远场方向图如,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阵列主波束扫描角度达到理想的135°,分形天线元阵列在45°方向上有较小的副瓣,同样,通过比较理想阵列元(不考虑阵列元之间的互耦作用)和分形阵列元之间的远场方向图,可以看出阵列元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影响阵列天线的性能和零讯号的填充。在45°方向上,分形阵列的副瓣辐值比传统天线阵列的副瓣辐值小20db,这意味着更多的能量加在主瓣上。(阵列的方向图比较(f()单位:db))另一种方法是在线性阵列中排列更多的分形天线元。这两种方法极大的
分形几何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