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思州石砚.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州石砚具有四千年的历史,问世于原始社会末期。相传为上古帝喾的“才德之士”季仲所用,从此闻名天下,书圣王曦之曾作为用砚之一。砚石来源于思阳镇坪坝村龙江河畔的“星石潭”,被誉为“文石涵星”,列入思州八景之一。据地质学家考证分析,思砚之石为粘土岩,它因粘土矿物组成的蔬松土状岩石,具有可塑性和吸水性。珍贵的思砚所含金星在雕刻艺术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如珠似目,可巧妙浮雕成鱼,兽,鸟,龙,凤,花草等。古朴典雅,美观大方,自然结合。曾远销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是石砚珍藏家、鉴赏家寻求的稀世珍品。思州石砚的生产,解放初期靠自由作业,文革期间终断过一段时期。文革后,周总理来贵州视察,受其关心,县成立了以周华南为主要负责人的砚石厂,石砚生产达到鼎盛时期。一九八八年倒闭,手工艺者自由作业维持至今。现从事石砚加工的有周永平、陈德胜、杨秀章等,每年可生产砚台400台左右,价值10余万元。贵州岑巩县“国之宝”——思州石砚考探来源:生意社有诗云:“原始时期金星砚,长城内外风流现。欣逢盛世百花开,独占鳌头辉煌鉴。”此诗说的就是贵州省岑巩县光耀今古的“国之宝”——思州石砚。出世幽古思州石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岑巩县)而得名。古名蛮溪砚,誉名“黑端”,又名金星石砚,简称思砚。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名传于汉代,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远。据清代谢慎修《谢氏砚考·卷三·砚说》载:“蛮溪砚。铁网珊瑚斯石也,出于汉之蛮溪。盖夷人佩刀之砺也,琢于山阴之。鉴湖则放翁笔也,质如玉,纹如谷,则黯,龙尾之群,从而潜韫王之季仲也”。其意是说:蛮溪砚,稀世珍奇宝石,产于汉代就称名的蛮溪,土人拿制砚之石作磨刀石,砚雕于山的北面。鉴湖(古时浙江绍兴的别称)放翁(即宋代陆游的号1125—1210,曾任夔州通判,管理过思州)亲笔记载蛮溪砚,石质如玉,其纹如谷粒金黄,色深黑,系龙尾砚之群品,收藏于盒内,相传为上古时的季仲所用。如按此说就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又清代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杂产充端·第二十六》(25—26页)亦载:“欧阳永叔(即欧阳修1007—1072)砚谱云:湖广辰沅州(实为思州)出一种黑石,色深黑,质粗糙,或有小眼,端人贩归,刻作端样称‘黑端’。”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砚论》及清朱栋《砚小史》等均有记载,说明思砚的历史渊源比较悠久。名流推崇思砚石质特优,制成砚台,具有“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笔”的优点。它不仅有金光闪闪的自然美,而且磨墨蓄砚堂中日久不干;在无水时,哈气砚中,自出露液,也能写字,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珍爱。按《砚笺·卷一》(12页)载陈无己(即陈师道1053—1101)《端砚诗》云:“王家旧物群偷后,石出蛮溪石文深。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其含意就是说:王羲之、王献之的石砚被小偷合伙盗走,那方端砚的石材产于蛮溪,而不是端溪的石材。说明思砚石材特优,在晋代就已经有相当高的声誉,因此为王氏名家所选用。相传李白长流夜郎时亦用此种石砚写诗吟赋,留下遗迹。李白在中木召夜郎国都时,相传有《暮朝待春风》诗:“人流万里外,醉在一杯中。夜郎京城远,暮朝待春风。”思州知府蒋琛诗云:“思州古都近夜郎,每欲持杯呼太白。太白不见见长庚,光疑云汉垂西极。岂有神仙善游戏,曾谛天边不留迹?磨成斗墨笔如神,助尔狂歌与狂客。”地方史志记载: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获之等璆壁”,“米

思州石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