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呢?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得当?答:(1)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第一,创设情境,开发思维。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第二,巧设疑问,引发思考。在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时,往往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就能让学生茅塞洞开,一切困难迎刃而解。第三,小组探究,讨论交流。通过小组的努力,在学生单个人难以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一些往往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较难实现的教学目标第四,动手实验,共同探究。有时遇到操作性、实验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单凭想象和思考,已经无法解决。第五,教师出马,解决疑难。但有时候,遇到一些真正的困难,无论教师如何启发,学生都无法解决时,这时候,教师必须自己出马,解决疑难。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了。(2)我认为:在学生遇困难时,王老师并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给大家,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学生在面对不用测量圆心角度数就能计算扇形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老师给以引导,我个人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恰当2、在巩固发现成果阶段,王老师设计的活动和分组是否合适呢?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和更合理的分组方法呢?答:我认为:王老师把全班分为2人一组的话,要准备的圆锥模型太多,而且全班的不同答案也多,各个组领到的圆锥大小也会不一样,导致评价难于进行。我建议可以把全班分为5人1大组,每组领到同样的模型进行比拼。3、在课堂上总是会有像王楠那样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有像李默那样成绩较差的学生,怎样将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呢?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进行分层教学,既有针对基础弱的同学的思维难度低的问题,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也有针对基础好的同学的思维难度高的问题。4、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呢?如果不是,你认为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答:当然不是。王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当一个旁观者。她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1)创设情境:王老师这个“发现”的教学是一个探究性教学模式,知识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2)启发思考: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3)自主(或小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协作交流: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5、你认为王老师的这堂数学课有哪些优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答:我最欣

《发现的故事》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