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必修1
教材教法分析
2018/1/20
高中新课程进入实施层面
在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内化、转化:不是简单地记忆,而是积极地智力加工和“自我建构”;不是需要时引用“课标”的只言片语,而是真正用“课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2018/1/20
了解标准的上位背景和教育改革的宏观走势;
把握标准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从标准中提炼主要的教育理念,深入思考;
对标准中出现的有关概念进行辨析,把握其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和区别;
思考怎样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2018/1/20
正确认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仅仅是为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而提供的一种材料。
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的建设中来,这是此次课改的一大特点。作为实验教师来说必须明确“一标多本”的问题,只有吃透课程标准,才不能被教科书左右,否则就容易陷入误区,影响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进程。
2018/1/20
某一单元
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选择什么作为教学内容,用它教什么?
单元本身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选文的共性是什么,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的要求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哪些?设计哪些学生活动?
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关系怎样?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怎样安排详略?
备课需注意的问题
1、寻找突破口——单元教材的共性特点。
2、对照《课标》——准确定位。对照《课标》,研究语文课程目标及有效达成的途径。分清主次、目的与手段、必要的分解,分步推进……
3、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注重学生活动。(一是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水平,难点疑点,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注重能力训练。教师做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倾听,学会规范陈述,学会有意义地阅读,学会规范地有创意的写作。)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本还在于备课环节出了问题。
备课需注意的问题
4、独立解读文本,深入钻研文本。(教师应不断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安身立命”之本---- 读书、思考、研究)
5、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二度开发”--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力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让单薄的教材丰满起来,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个别化起来。
必修1的基本结构
阅读
鉴赏
1、现代诗歌
情感与意象
2、古代叙事散文
提要钩玄
3、现代散文
品人与品文
4、新闻与报告文学
博观约取
表达
交流
1、心音共鸣
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
2、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3、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4、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梳理
探究
1、优美的汉字
积累与梳理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探究与发现
名著导读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
情感与意象
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我的保姆(艾青)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材解读-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