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科学研究方法论
关于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途径和手段的一般理论。
科学与技术
科学认识
科学方法的
性质和发展
科学问题
科研选题
获取科学事实
整理科学事实
科学假说
构建理论体系
“科学”词义的来源: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1834年英国哲学家惠威尔首次提出“科学家”(scientist)一词。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随后,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严复在《天演论》中,都使用了”科学”一词,将科学研究机构译为“格致大馆”。从此科学一词便在我国广泛使用。
什么是科学?
科学概念的三个内涵: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46页)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出版,第404页)
2、科学不只是知识体系,还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未知事实和规律,并使知识体系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实践是密切结合的。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现代化的社会事业。(贝尔纳于1954年《历史上的科学》首次提出)科学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科学成为一项国家事业。
自然科学的特征
▲客观性和实证性
自然科学必须有实证材料和数据,必须反映客观真理,经过实践检验。
▲理性
从感性表象经过理性概括表现为理性形式的(概念、判断的)经验知识。
▲探索性和创造性
不确定性;
提出新问题;揭示新属性;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创造新的物质成果。
▲通用性和共享性
自然科学不同于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无国界(李森科事件)。
▲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科学未与物质生产结合之前,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一般生产力;一旦用于生产,便物化为直接生产力。
1998-2002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用次数较多的前二十所高校
排
序
单位
累积被引
用次数
排
序
单位
累积被引
用次数
1
北京大学
18456
11
上海交通大学
5403
2
清华大学
14738
12
武汉大学
4916
3
南京大学
14387
13
兰州大学
4081
4
中国科技大学
13805
14
厦门大学
3742
5
复旦大学
10616
15
四川大学
3657
6
浙江大学
10603
16
北京师范大学
3383
7
吉林大学
7083
17
华中科技大学
3054
8
中山大学
6918
18
中南大学
2460
9
南开大学
6621
19
大连理工大学
2345
10
山东大学
5456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2206
学科
论文数
被引
次数
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序
我国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A
世界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B
相对优势A/B
相对优势排序
数学
12563
20134
8
1
工程科学技术
29876
54764
8
2
农学
1681
4537
27
3
材料科学技术
30891
65811
6
4
地学
8718
32520
12
5
临床医学
18863
93771
21
6
计算机科学技术
5864
6747
15
6
社会科学
2441
3864
23
8
植物与动物学
9095
25482
22
9
神经科学与行为学
2394
18041
22
9
物理学
54501
175017
11
11
微生物学
1441
8955
28
11
精神、心理学
1158
3891
24
13
环境、生态学
4534
14050
20
13
化学
70332
218268
9
15
空间科学
3261
14484
21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