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滇南) 热带花卉以热带兰(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卡特兰)、安祖、鹤望兰、姜花、垂鸟、非洲菊及帝王花等为主,因其多姿多彩,独具特色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本规划区所辖西双版纳州、思茅市和元江、新平、峨山等县,是云南最具发展热带花卉、切叶生产的优势区域。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意见》精神,要求再用20年左右时间,把花卉建成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重点新兴产业,成为亚洲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现代化花卉市场交易中心。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编制滇南热带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全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规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省热带花卉有了较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滇南片区热带花卉总面积10877公顷,总产值81258万元,分别占全省花卉总面积和总产值的138%和238%。其中鲜切花2289公顷,产量5186万枝,产值31595万元;鲜切叶627公顷,产量997万枝,产值488万元;食用花卉5407公顷,产量312吨,产值23269万元;盆栽花卉135公顷,25万盆,产值240万元;种苗5公顷,产值45万元。产业初具规模,而且主栽品种,如安祖、鹤望兰、非洲菊等栽培技术趋于成熟。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花卉生产经营企业45个,其中元江县33个,这些企业大多与当地农户建立了生产和销售关系,成为花卉进入市场的纽带。区内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同时省内外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正在与有关县进行合作,不久的将来,在热带花卉生产技术方面会有更大提高。(二)产业发展特点 1热带花卉生产起步晚、发展快。我省热带花卉商品性生产较之温带花卉起步晚,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热带花卉需求不断增加,在云南省政府决策、鼓励和大力支持下,热区的各级领导和群众认识到发展热带花卉具有广阔的前景,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振兴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热带花卉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大批名贵花卉品种被引进到本规划区安家落户,并逐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迄今,景洪市、元江县已建成数百公顷的热带花卉商品生产基地,实现了我省热带鲜切花出口创汇零的突破,一些高档鲜切花如安祖、天堂鸟已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和我国港、澳地区,为进一步扩大热带花卉生产,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2以各类企业为主导,千家万户农民参与花卉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作为热区的一项新兴产业,各类企业看好其发展前景,从而积极进军热带花卉生产。目前在规划区内已组建有各种从事热带花卉种植、营销的企业,如元江县的云丰茉莉花集团公司、元江南星园艺促进中心、天堂鸟花卉公司、臧健花卉公司,西双版纳州的杨帆公司、云宝生物技术公司等。这些企业通过独立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或与当地农户共同经营等多种方式发展花卉生产。 3基础设施建设起点较高。为了实现热带花卉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标,现有的花卉生产设施大多按较高标准进行建设,尤其是一些名贵热带花卉生产设施,基本达到。如被列为云南省安祖出口基地的省热作所安祖种植园就是按先进的设施技术水平进行设计,建成标准化的钢架大棚,棚内采光、通风、灌溉系统及温、湿调控都能满足安祖生长的需要;元江县钢架大棚占全县现有的花卉种植大棚的一半以上。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起点较高,为生产优质花卉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所产的安祖等鲜切花远销省外,并有一定数量的产品进入我国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等国际市场。(三)问题和差距 1热带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工作滞后。因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各行其是,导致在品种引进、生产布局、开发规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不能突出当地发展热带花卉的优势和特色,造成无序开发、无序竞争。不利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2热带花卉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完善。我省热带花卉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还比较零星分散,在当地尚未成为一项重要产业,未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在种苗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难以统一协调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对花卉产量和质量的要求。 3科技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制约热带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热带花卉科技投入不足,科研单位缺少整合与技术协作,产业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滞后,从事热带花卉科研、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少,水平低,缺乏有关热带花卉生产的系统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经验,从业人员大多通过转行,边学边做,对生产上出现的较难的技术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要想在本领域内有所创新尚有一定难度。 4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我省热带
《滇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