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开放论文认为,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快走向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从放松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到完全放开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进而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最终实现完全的对外金融开放。然而,最近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却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总结发展中国家对外金融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拟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外金融开放的实践分析入手,在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金融开放的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发展中国家顺利实现对外金融开放的必要条件。作者:李天德,经济学博士,中国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一、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剖析?1997年5月由泰国泰铢贬值引起,随后波及东南亚各国的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区域性金融危机。其突出的特点有四个:一是危机相对集中于以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二是危机具有浓厚的国际金融资本进行货币炒作的色彩;三是危机波及的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国内经济问题;四是在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同时,东亚日、韩两国内部金融体系也陷入了混乱。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是由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国际金融投机商进行外汇炒作所导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这场危机的爆发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1、国际游资大量流入、GDP中外债比例过高一般来讲,国际游资是指国际资本市场中的短期流动资本,主要来源包括国际性投资金融机构中的短期资金,各种基金中作为短期投资的资金,外汇市场中用于炒作的短期资金,可作为抵押或贴现的商业及银行票据,可以随时抛售兑现成现金的债券、股票等。国际游资在资本流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流入国的抗风险能力越小。泰国自1992年放宽吸引外资的限制,取消外汇管制,试图以此弥补其经常项目的逆差,致使其外债数从当年的200亿美元猛增至1996年的857亿美元,1997年达到900亿美元,其中一半是国际游资。菲律宾吸引的外资也大部分集中于证券市场等利润高但风险大的行业。这种利用外资总规模失控及外债中短期资金比重过大的情况,很容易使一国经济遭到国际游资频繁地大进大出的冲击。不仅如此,东南亚各国的外债占其GDP的比例也普遍过高,如泰国为46%,印尼为47%,马来西亚为39%,菲律宾为54%,均超过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前35%的水平。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及迅速蔓延,就是起因于东南亚各国外资中大量国际游资流入及外债在GDP中所占比例过高的隐患。2、汇率制度不灵活东南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普遍实现了本国货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国际游资的大进大出。国际游资的短期性特征使其在东道国经济衰退或出现金融危机征兆时,会突然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大量撤走,其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东道国经济或加重金融市场危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除菲律宾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安排外,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普遍实行的是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并将其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联系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安排的特点是货币当局为了使汇率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可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而且,这种汇率安排也有利于投资者作成本和收益估算,便于国际贸易结算,增强国际投资者信
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开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