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躬身明日我最行
杨晓阳刘莉
数十年积累,躬行文化根深叶茂
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告诉我们,真知源于实践。躬行思想在我国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孔子一生躬行,提炼出的精神内核至今仍营养着炎黄子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深入地阐释了它的现代意义,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教育学上,实践环节(即躬身)不只是对知识的印证,而且还会提升“知”的品质,拓展“知”的内涵,甚至再生新知。而连续不断躬行,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对被教育者非常有益的教育过程。
重庆市永川区红旗小学的躬行实现由来已久。20世纪20年代建校时,躬行实现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自我要求上,那时的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还要利用自己的知识亲自到社会去为民做实事,如做记账员,替人写信、申诉文、春联,为有需要的人做家庭先生,等等。这种教师的躬行精神竟然无意间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学校主张让学生走出课堂,并制订了相应的评定方案:《学生学习与实践综合考评方案》,由此更加丰实了躬行文化的内涵。60年代,学校再一次提炼出“在课堂里活学知识,在课堂外活用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能力”的办学实现。1988年时任校长提出了“……自主学习,知识扎实,实践提高,着眼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其中,躬行实现就是其精髓和特色。
静态,红旗小学培养的学子们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优秀品质:自主实践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都很强。红旗校友给母校的一封封信笺很能说明这个特点:“是红旗给了我绚丽的色彩”;“我在母校学会了在实践中成长,是她给了我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的魄力与能力”;“是母校,给了我飞翔的翅膀,让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生长着思想”……
躬行文化浸润下的“自主教育”
躬行文化的核心就是主动地行动,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学习知识。我们发现,这与“自主教育”的思想很相近,由此我们借鉴了自主教育的一些做法,形成了有躬行文化特色的自主教育,它表现在教学、德育、管理等学校生活的诸方面。
“自主质疑解疑”的教育特色。
知,是躬行的起因,也是躬行的二次结果,它们互相交替,螺旋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过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思想。如何在课堂学习中拓展躬行文化?我们探索出了“初读质疑——自主探索疑——合作解疑——反思存疑”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赏识激发、完全示范、与点拨示范相结合、创设氛围等策略,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提炼出的小学生自主质疑解疑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动学习’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03年12月,我校教师刘莉在参加重庆市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全班氛围两大组,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针对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自主提出问题互相挑战,最后,由两个大组的组长代表本组谈感受,作评价。这堂课,给所有到场的领导和老师以震撼,他们说:“没想到,在新课程推行伊始,就有人能如此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取得这么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
今日我躬身明日我最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