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7 卷第 9 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Vol. 27 No. 9
2013 年 9 月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ep. 2013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13 09 - 148 - 05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
蔡贺,张梅桂,李旭光,朱魏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 110032
提要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吉林省通榆县等地氟病高发区和松嫩平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及含水层
进行系统取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来源及影响
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潜水中,平原四周及含水层组富氟的地质环境是其主
要来源区,地貌条件、气候因素及水化学条件影响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与扩散,研究区第四系及前第四系承压水
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氟含量低于规范要求,可作为地氟病区防氟改水的主要供水目的层。
关键词高氟水氟中毒松嫩平原防病改水
中图分类号 X523 文献标识码 A
地方性氟中毒是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地方病。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
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在中国,氟中毒分布很广,它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
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它的基本病征是氟斑牙和氟骨症,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地下潜水中氟含量普遍较高,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引发
氟中毒在松嫩平原流行。这些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低平原和高平原的低洼地带,当地居民饮用水主要是
[]
第四纪浅层水,高氟区地下水氟含量一般为 1 - 3mg /L,饮用高氟水是氟中毒的主要原因 1 。
从 2006 年开始,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安排,选择地方性氟中毒严重的吉林省通榆县、黑龙江省
肇源县等地区,开展地方病现状、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等专项调查,并实施供水安全示范
工程,提出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并对地下水中氟的来源与迁移、富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松嫩平原位于吉林省的西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南部,面积 18. 3 × 104 km2 ,为一四周高、中间低,由周边
向中部缓倾斜的半封闭式、不对称盆地。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丘陵山地
[]
所环绕,南部由微隆起的松辽分水岭与西辽河平原相连 2 。
松嫩平原是一个潜水普遍分布,包括古今系依安组、新近系大安组、泰康组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承压水
在内的多层叠置结构的大型蓄水盆地。按照区域地貌特征分为东部高平原,中部低平原,西部山前倾斜平
原及河谷平原四个水文地质区。东部高平原和西侧大兴安岭山前倾斜平原,既是山区基岩裂隙水的排泄
[]
区,又是松嫩平原中部承压水盆地的主要补给区 3 。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技术要求》,项目组开展了地方病严
[]
重区水文地质专项调查,系统采集了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4 。在 0 -
20cm 深度,分别采取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实用文库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