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桐乡七中马娟文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本文阐述了课前精心预设、课中整合预设以促进有效生成,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精心预设整合预设有效生成
A
B
C
D
图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活跃,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生成的甚至是不可预约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只要预设一个简单的框架,然后根据课中生成的信息灵活应对。而事实是,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显得无所适从,要么不置可否,要么以“课后思考”为挡箭牌进行敷衍搪塞。究其原因,主要出在备课上。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教材的研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更缺乏对课中生成问题的预设和思考,无法给学生以明确的回答和引领,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丰富而有价值的生成。
案例1: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课,教学内容是浙教版的八年级(下)矩形的判定一节。教材例题:有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上,可怎样剪?
该教师将它改编成:
(1)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纸片上要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条边上,应怎样剪?
(2)若要使剪出来的是一个矩形,问四边形ABCD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问题(1)一提出学生就找到了方法,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面对问题(2)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考良久,一位学生轻声地说:
“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另一个学生说:“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相等”……。得到这样的回答,那位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判断是否正确,而是怕影响教学进程,赶快将自己预设好的答案告诉给了学生:AC⊥BD,然后分析证明过程。
很显然,这位教师在设置问题(2)时没有通读教材,没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因为学生初学“矩形的判定”,这个问题要求过高,也没有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回答作充分的预设,又缺少“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的教学智慧,因而陷入僵局,造成无效设问,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只要加以分析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教学是两个发展中生命体之间的“对话”,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意味着对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机智的挑战。教师只有精心预设教案,课中不拘预设、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方能在开放的课堂中收放自如,使“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有机融合。
一、课前精心预设,打好生成基础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而正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效的生成。

重视预设,要求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因为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华东师范大学的方智范教授有一句名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木之本”,“水之源”,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再跳出教材,在更高层面上审视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预设,我们可以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整合教学内容。
2、全面了解学生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创造性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现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预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教师对这些答案如何作出评价”等。教学前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问卷测试等形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备课成功的很大因素,在于设计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和谐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自
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案例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备课时,我设想先让学生试画反比例函

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21